“回首一長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回首一長吁”全詩
亂來城不守,戰后地多蕪。
寒日隨潮落,歸帆與鳥孤。
興亡多少事,回首一長吁。
分類:
作者簡介(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875—958),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895)登進士,七年后(902)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干、貫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職之間的七年中,他隨軍出塞抵御外敵,寫下了許多邊塞詩,有不少反映邊塞生活,激勵士氣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動人。對軍旅之勞、戰爭景象描寫的氣勢豪邁、色彩濃烈、音調鏗鏘。有《靈溪集》七卷,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為流傳。
《金陵》王貞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陵》
六代江山在,繁華古帝都。
亂來城不守,戰后地多蕪。
寒日隨潮落,歸帆與鳥孤。
興亡多少事,回首一長吁。
中文譯文:
六朝的江山依然存在,繁華的古帝都。
亂世來臨,城池無法守住,戰后的土地荒蕪無人。
寒冷的陽光隨著潮水落下,回程的帆與飛鳥孤寂相伴。
興衰的事情實在太多,回首間唏噓不已。
詩意和賞析:
《金陵》描繪了唐代金陵(即今天的南京)的興衰和滄桑之感。詩人王貞白通過描繪金陵的歷史,表達了人事如夢、興衰如夢的悲涼情懷。
首句以“六代江山在”開始,強調了金陵作為中國南方一重要城市的歷史底蘊和沉積。在六朝金陵時期,這里曾是繁華的帝都,充滿了輝煌與熱鬧。但接下來的兩句“亂來城不守,戰后地多蕪”,揭示了亂世戰亂給金陵帶來的荒涼和廢墟,這是歷史的殘酷和無常。
第四句“寒日隨潮落,歸帆與鳥孤”通過寒冷的陽光隨著潮汐的變化而落下,以及孤獨的歸帆和鳥的形象,表達了金陵的凄涼和寂寞。最后一句“興亡多少事,回首一長吁”,抒發了詩人對歷史變遷與王朝更迭的感嘆之情,用“一長吁”來表達自己的惋惜和嘆息。
整首詩字里行間洋溢著詩人對金陵輝煌過去和滄桑現狀的思考和領悟,以及對世事無常、興衰難料的感慨和悲涼。通過描繪金陵的歷史變遷,詩人呈現了興亡的輪回與無常,勾勒出人生的無常和短暫。同時也反映了王貞白對歷史與現實的憂憤,以及對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的珍視和對亂世滄桑的痛心。
“回首一長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líng
金陵
liù dài jiāng shān zài, fán huá gǔ dì dū.
六代江山在,繁華古帝都。
luàn lái chéng bù shǒu, zhàn hòu dì duō wú.
亂來城不守,戰后地多蕪。
hán rì suí cháo luò, guī fān yǔ niǎo gū.
寒日隨潮落,歸帆與鳥孤。
xīng wáng duō shǎo shì, huí shǒu yī cháng xū.
興亡多少事,回首一長吁。
“回首一長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