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洲號鸚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芳洲號鸚鵡”全詩
殘燈明市井,曉色辨樓臺。
云自蒼梧去,水從嶓冢來。
芳洲號鸚鵡,用記禰生才。
作者簡介(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875—958),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895)登進士,七年后(902)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干、貫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職之間的七年中,他隨軍出塞抵御外敵,寫下了許多邊塞詩,有不少反映邊塞生活,激勵士氣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動人。對軍旅之勞、戰爭景象描寫的氣勢豪邁、色彩濃烈、音調鏗鏘。有《靈溪集》七卷,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為流傳。
《曉泊漢陽渡》王貞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曉泊漢陽渡》
落月臨古渡,
武昌城未開。
殘燈明市井,
曉色辨樓臺。
云自蒼梧去,
水從嶓冢來。
芳洲號鸚鵡,
用記禰生才。
中文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古渡口,
武昌城還未破曉。
市井上的燈火閃耀不息,
天色漸漸明亮,樓臺已現。
云朵從蒼梧飄過來,
水從嶓冢流淌而下。
鸚鵡在芳洲枝頭高叫,
描寫這一切的是禰生才。
詩意和賞析:
《曉泊漢陽渡》是王貞白的一首唐詩,描繪了晨曦中的漢陽渡口的景色。詩中描繪了落月、明燈和曉色等細節,刻畫出清晨的寧靜與美麗。通過描寫云朵從蒼梧飄來,水從嶓冢流下等自然景觀,展現出自然界的生機盎然。最后一句“用記禰生才”則表達了作者對這美景的贊美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清晨的景象,通過景物的描繪和對自然的感悟,展現了作者對美景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讀者在閱讀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清晨的寧靜和秀美,感受到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細致觀察和深入思考。這首詩給人一種寧靜、美麗的感覺,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和神奇。
“芳洲號鸚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pō hàn yáng dù
曉泊漢陽渡
luò yuè lín gǔ dù, wǔ chāng chéng wèi kāi.
落月臨古渡,武昌城未開。
cán dēng míng shì jǐng, xiǎo sè biàn lóu tái.
殘燈明市井,曉色辨樓臺。
yún zì cāng wú qù, shuǐ cóng bō zhǒng lái.
云自蒼梧去,水從嶓冢來。
fāng zhōu hào yīng wǔ, yòng jì mí shēng cái.
芳洲號鸚鵡,用記禰生才。
“芳洲號鸚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