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應明日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應明日鬢”全詩
古墳時見火,荒壁悄無鄰。
月白翻驚鳥,云閑欲就人。
只應明日鬢,更與老相親。
分類:
作者簡介(張蠙)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宿山驛》張蠙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山驛》是唐代張蠙所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作者在寒夜中獨自宿驛,感嘆人生的短暫和歲月的無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在千峰之中驛站,寒夜孤獨身影獨享此處。
時常見到古墓之上冉冉升起的火焰,荒壁無人相伴寂靜無聲。
明亮的月光驚擾了鳥兒的夢,漂浮的云彩似乎要與人們相伴。
只恐時間迅速流逝,明天的額頭又與老去相親。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千峰之間的驛站中度過寒夜的情景。作者在驛站中獨自一人,感嘆人生的無常和光陰的流逝。詩中出現的“古墳時見火”,形象地表現了時光久遠而陳舊的場景,與作者寂寞的心情呼應。而“月白翻驚鳥,云閑欲就人”,則表達了作者在寂靜的夜晚被明亮的月光和飄動的云彩所驚動,與人們親密相伴的愿望。
整首詩通篇質樸自然,描繪了作者在夜晚中的寂寞與孤獨。與此同時,詩中的景物描繪也有著深刻的寓意,雖然充滿了哀怨,卻又寄托了人們對于時間和生命的敬畏與思考。表達了對光陰易逝、人生無常的感嘆,同時也讓人們在人生的追求中思考如何與時光相伴。
“只應明日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shān yì
宿山驛
yì zài qiān fēng lǐ, hán xiāo dú cǐ shēn.
驛在千峰里,寒宵獨此身。
gǔ fén shí jiàn huǒ, huāng bì qiāo wú lín.
古墳時見火,荒壁悄無鄰。
yuè bái fān jīng niǎo, yún xián yù jiù rén.
月白翻驚鳥,云閑欲就人。
zhǐ yīng míng rì bìn, gèng yǔ lǎo xiāng qīn.
只應明日鬢,更與老相親。
“只應明日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