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卉獨宜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諸卉獨宜寒”全詩
舉世稀栽得,豪家卻畫看。
片苔相應綠,諸卉獨宜寒。
幾度攜佳客,登高欲折難。
分類:
作者簡介(張蠙)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白菊》張蠙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菊清露滴,愁來寒竭根。
折時無覓處,花內木叢繁。
秋景猶可喜,歲華已黯然。
獨栽香壺瑞,寄艾醬香甜。
這首詩是唐代張蠙創作的《白菊》,描繪了白菊在秋天枯萎殘留的情景。詩中以白菊為主題,表現了詩人對花朵的熱愛和對秋天的喜悅,同時又帶著一絲愁緒。
詩人用簡練的語言描寫了白菊在秋季凋謝的景象。白菊受到寒冷的天氣和干旱的土壤的影響,漸漸枯萎,并且愁苦根深入地下。詩人在觀察白菊的時候,發現它的花朵雖然已經凋落,但是仍然有些許白色的殘花留存,給人一種清寒、干凈的感覺。
詩人提到“舉世稀栽得,豪家卻畫看”,意思是白菊雖然在世間非常罕見,只有富貴的人家才能品味,但是無人賞析白菊的美麗,只有畫家才能在畫作中表現。
接著,詩人以對比的手法將白菊與其他植物進行對比。詩人用“片苔相應綠”來形容其他植物多被苔蘚所覆蓋,而白菊卻顯得更加純潔。他還強調白菊獨特的寒冷之美,它是唯一在寒冷的冬天中怒放的花朵。憑借其與眾不同的美麗和堅韌的生命力,白菊成為了他們由意寄托的象征。
最后兩句詩講到了詩人曾多次采摘白菊與佳客一同登高,但是一直以來都沒有機會采到,這也顯示了白菊的高貴和珍貴。詩人以難以折取白菊的形象,表達了白菊獨特的品質,以及人們難以享受到它的美麗的遺憾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白菊》通過描寫白菊凋謝的景象以及它與其他花卉的對比,展示了白菊那份清寒和純潔的美。詩人借此詮釋了花朵在秋天凋落的一種景象和一種心境,表達了對美的渴望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諸卉獨宜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jú
白菊
qiū tiān mù yè gàn, yóu yǒu bái huā cán.
秋天木葉干,猶有白花殘。
jǔ shì xī zāi dé, háo jiā què huà kàn.
舉世稀栽得,豪家卻畫看。
piàn tái xiāng yìng lǜ, zhū huì dú yí hán.
片苔相應綠,諸卉獨宜寒。
jǐ dù xié jiā kè, dēng gāo yù zhé nán.
幾度攜佳客,登高欲折難。
“諸卉獨宜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