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才非合自求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才非合自求知”全詩
靈湫豈要魚棲浪,仙桂那容鳥寄枝。
纖草不銷春氣力,微塵還助岳形儀。
從來為學投文鏡,文鏡如今更有誰。
分類:
作者簡介(張蠙)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投翰林蕭侍郎》張蠙 翻譯、賞析和詩意
《投翰林蕭侍郎》是唐代張蠙的一首詩。下面是對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投翰林蕭侍郎
九仞墻邊絕路岐,
野才非合自求知。
靈湫豈要魚棲浪,
仙桂那容鳥寄枝。
纖草不銷春氣力,
微塵還助岳形儀。
從來為學投文鏡,
文鏡如今更有誰。
譯文:
在九仞高的城墻邊,又是一條通往無盡岔路之處,
我這野才并非合適,卻要自己追求知識。
靈秋難道喜歡魚在波浪中棲息,
仙桂怎么可能容許鳥兒寄居枝頭。
即使纖草也不會因為春天的力量消耗,
細微的塵埃還會助我高舉岳飛的形象。
從來就為了學習而投身文學,
如今文學之鏡還有誰會接過?
詩意:
《投翰林蕭侍郎》寫主人公自述汲汲于知識追求的心境。詩中的九仞墻邊絕路岐象征著險阻重重的學術道路,而主人公自認為自己并非天生聰慧,卻依然努力追求知識。他將自己比作魚棲浪中、鳥寄樹枝,表達了他并不理想的學術背景,但他渴望追求卓越。纖草不消失的春天的生氣勃勃的能力的比喻,說明他不會因挫折而喪失信心,微塵助岳飛形儀,意味著主人公的學貫中西并力自注的追求。最后,主人公反問文學之鏡還有誰會接過,表達了他對于他繼續努力的期待和對后輩的希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知識渴望者為了追求卓越而毅然投身學術事業的形象。通過詩中的比喻,詩人表達了自己并非出身名門、沒有良好背景的情況下,依然有自我實現的追求和渴望。詩中的九仞墻邊、靈秋、仙桂等形象都有著象征意義,突出了主人公在險阻道路上努力追求的形象。全詩以問句結尾,尤其是對文學之鏡的反問,突出了主人公的自我期望和對后輩的鞭策。整首詩用意象豐富,表達了對知識追求的堅定和對自身的期許,展示了唐代士人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野才非合自求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u hàn lín xiāo shì láng
投翰林蕭侍郎
jiǔ rèn qiáng biān jué lù qí, yě cái fēi hé zì qiú zhī.
九仞墻邊絕路岐,野才非合自求知。
líng jiǎo qǐ yào yú qī làng,
靈湫豈要魚棲浪,
xiān guì nà róng niǎo jì zhī.
仙桂那容鳥寄枝。
xiān cǎo bù xiāo chūn qì lì, wēi chén hái zhù yuè xíng yí.
纖草不銷春氣力,微塵還助岳形儀。
cóng lái wéi xué tóu wén jìng, wén jìng rú jīn gèng yǒu shuí.
從來為學投文鏡,文鏡如今更有誰。
“野才非合自求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