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骨潛銷壘已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荒骨潛銷壘已平”全詩
如何萬古冤魂在,風雨時聞有戰聲。
分類:
作者簡介(張蠙)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古戰場》張蠙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戰場
荒骨潛銷壘已平,
漢家曾說此交兵。
如何萬古冤魂在,
風雨時聞有戰聲。
譯文:荒涼的骨骸塵封在已經平靜的堡壘中,
漢朝的人曾經講述這里發生的戰斗。
然而,為何千古以來冤魂依然存在,
風雨時聽到戰斗的聲音。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古老的戰場,時間已經過去,而戰斗的殘骸在廢棄的堡壘中悄悄銷聲匿跡。然而,詩人思考冤魂是否仍然存在于這里——那些無辜的戰爭犧牲者的靈魂是否仍然被困在這個地方。他描述了在風雨中聽到戰斗聲音的情景,暗示過去的戰爭留下了深刻的痕跡,冤魂依然不能得到解脫。
賞析:詩人通過描繪荒涼的戰場和風雨中的戰斗聲音,傳達了對戰爭的思考和反思。他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戰爭帶來的破壞和無盡的冤屈,喚起讀者對戰爭的深深關注。整首詩意境凄涼,筆觸細膩。作者巧妙地用靜與動的對比,展現了歷史的沉重和戰爭的殘酷,引發讀者對人性和社會的思考。總體而言,這首詩詞表現了對戰爭的批判和對人性的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荒骨潛銷壘已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zhàn chǎng
古戰場
huāng gǔ qián xiāo lěi yǐ píng, hàn jiā céng shuō cǐ jiāo bīng.
荒骨潛銷壘已平,漢家曾說此交兵。
rú hé wàn gǔ yuān hún zài, fēng yǔ shí wén yǒu zhàn shēng.
如何萬古冤魂在,風雨時聞有戰聲。
“荒骨潛銷壘已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