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乘風插柳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去乘風插柳枝”全詩
漁舟不用懸帆席,歸去乘風插柳枝。
分類:
作者簡介(張蠙)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龜山寺晚望》張蠙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龜山寺晚望》是唐代詩人張蠙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一個晚上觀賞龜山寺景色的場景,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四面湖光絕路岐,
湖光四面,無路可分,
鸊鵜飛起暮鐘時。
夜晚鐘聲響起,鸊鵜飛起,
漁舟不用懸帆席,
漁船并不需要揚起帆篷,
歸去乘風插柳枝。
回家乘風插柳枝。
整首詩以牛首山上有一座名為“龜山寺”的寺廟景色為描寫背景,以寺廟周圍的環境和景物為切入點,展現了秋日的寧靜與美好。首句“四面湖光絕路岐”既描繪了湖光環繞著寺廟的景象,又表達了詩人在這里享受片刻寧靜的心情。第二句“鸊鵜飛起暮鐘時”則通過描寫夜晚鸊鵜飛起和鐘聲的響起,給人一種幽靜的感覺。接下來的兩句“漁舟不用懸帆席,歸去乘風插柳枝”則表達了詩人對歸鄉的向往和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的描繪為主,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的追求和向往。通過細膩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寂靜夜晚中的美好和寧靜,詩中所表達的感情靜謐而深沉。整首詩詞意境清新,使人在生活壓力和繁忙中得到心靈的撫慰。
整首詩所描繪的景象使人感到寧靜而美好,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宛如置身于美麗景色中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詩人通過這種美好的景象,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讓人對美好未來充滿期待。同時,通過描述夜晚的美景和感受,詩人也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呼喚人們停下腳步,靜心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整首詩意境清新,給人帶來心靈的撫慰和安慰。
這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對景物描繪和情感的表達,傳遞了詩人對美好向往和對生活的思考,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感受和對自然的熱愛,是一首具有深遠意義的作品。
“歸去乘風插柳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ī shān sì wǎn wàng
龜山寺晚望
sì miàn hú guāng jué lù qí, pì tí fēi qǐ mù zhōng shí.
四面湖光絕路岐,鸊鵜飛起暮鐘時。
yú zhōu bù yòng xuán fān xí, guī qù chéng fēng chā liǔ zhī.
漁舟不用懸帆席,歸去乘風插柳枝。
“歸去乘風插柳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