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折誰忘康樂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碑折誰忘康樂制”全詩
碑折誰忘康樂制,山靈表得遠公名。
松形入漢藤蘿短,僧語離經耳目清。
莫怪遲遲不歸去,童年已夢繞林行。
《游東林寺》黃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東林寺》是唐代黃滔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寫了游歷東林寺的經歷,并表達了對佛寺的景色和氛圍的贊美。
詩中的第一句“長生猶自重無生”可以理解為人若能超脫塵世的束縛,就能達到長生不死的境界。作者希望通過游東林寺尋找這種長生的可能性。
第二句“言讓仙祠佛寺成”指出言辭令人佩服的仙祠佛寺的存在與眾多佛誕典故相輔相成,在這種儀式之中,寺院得以成為仙人的庇佑之地。
第三句“碑折誰忘康樂制”,表達了對過去輝煌的文明的緬懷。作者表示,盡管文明早已消亡,但人們仍然應該珍惜過去的文明成果。這也可以理解為對東林寺歷史底蘊的贊美。
第四句“山靈表得遠公名”講述了山靈、遠公在東林寺的名氣,指出了寺廟的靈氣和名望。
第五句“松形入漢藤藤蘿短”,表現出東林寺的景色和植被的美。矮小的松樹形態逆入高大的漢藤藤蘿,給人以一種清新、幽雅之感。
第六句“僧語離經耳目清”描述了僧人的聲音和作用,他們的言論洗滌了游客的耳目,并讓人們更加清晰地了解佛法的真諦。
最后兩句“莫怪遲遲不歸去,童年已夢繞林行”表達了作者舍不得離開東林寺的心情和美好的回憶。
總體來說,這首詩描繪了東林寺的神奇景色和氛圍,并表達了作者對佛法的向往和對過去輝煌文明的懷念之情。這首詩具有唐代詩歌的特點,語言簡練而深入,同時具有細膩和豪放的風格。
“碑折誰忘康樂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dōng lín sì
游東林寺
cháng shēng yóu zì zhòng wú shēng, yán ràng xiān cí fó sì chéng.
長生猶自重無生,言讓仙祠佛寺成。
bēi zhé shuí wàng kāng lè zhì,
碑折誰忘康樂制,
shān líng biǎo dé yuǎn gōng míng.
山靈表得遠公名。
sōng xíng rù hàn téng luó duǎn, sēng yǔ lí jīng ěr mù qīng.
松形入漢藤蘿短,僧語離經耳目清。
mò guài chí chí bù guī qù, tóng nián yǐ mèng rào lín xíng.
莫怪遲遲不歸去,童年已夢繞林行。
“碑折誰忘康樂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