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由免用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由免用軍”全詩
直節巖前竹,孤魂嶺上云。
縉紳傳確論,丞相取遺文。
廢卻中興策,何由免用軍。
分類:
作者簡介(徐夤)
《吊崔補闕》徐夤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吊崔補闕》是唐代徐夤的一首詩,詩中描述了作者對博陵君(指唐代宰相崔宗之)的哀悼和不滿。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近來吾道少,慟哭博陵君。
In recent days my path has diminished, I weep in mourning for the Lord of Boling.
愈來愈少了吾道,我悲哀地為博陵君哀悼。
直節巖前竹,孤魂嶺上云。
Straight before the rock, the bamboo stands; the solitary soul lingers over the cloud-covered ridge.
直立在山前的竹子,獨行的靈魂徘徊在云霧彌漫的山脊上。
縉紳傳確論,丞相取遺文。
The silk-clad officers transmit accurate opinions, the Prime Minister takes up the legacy.
上層官員傳遞著準確的意見,丞相接手了這重任。
廢棄中興策,何由免用軍。
Abandoning the strategies for national prosperity, how can we avoid using the military?
放棄了國家興富的策略,我們如何能夠避免使用軍事?
這首詩寫作于崔宗之去世后。徐夤對崔宗之非常敬佩,因為他權衡利弊,最終廢掉了中興策略,這讓徐夤感到痛心。他用詩中的形象直接表達了自己對崔宗之的悼念和對其政策變化的不滿。詩中描述了徐夤因崔宗之去世而感到悲傷,他認為崔宗之是位直正而不屈服于權勢的宰相。詩中的竹子和云朵象征著崔宗之的堅定和純潔,而徐夤將他自己的孤魂比喻為孤雁,寄托了自己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和對崔宗之的思念。
通過這首詩,徐夤展示了對崔宗之的敬仰和忠誠,同時表達了自己對國家政治局勢的擔憂和對崔宗之政策變化的不滿。這首詩具有極強的情感表達力和時代氛圍,是對唐代政治現實的一次批判和思考。
“何由免用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ào cuī bǔ quē
吊崔補闕
jìn lái wú dào shǎo, tòng kū bó líng jūn.
近來吾道少,慟哭博陵君。
zhí jié yán qián zhú, gū hún lǐng shàng yún.
直節巖前竹,孤魂嶺上云。
jìn shēn chuán què lùn, chéng xiàng qǔ yí wén.
縉紳傳確論,丞相取遺文。
fèi què zhōng xīng cè, hé yóu miǎn yòng jūn.
廢卻中興策,何由免用軍。
“何由免用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