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門不讀詩書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豪門不讀詩書者”全詩
惟擒燕雀啖腥血,卻笑鸞皇啄翠筠。
狡兔穴多非爾識,鳴鳩脰短罰君身。
豪門不讀詩書者,走馬平原放玩頻。
分類:
作者簡介(徐夤)
《鷹》徐夤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鷹》,徐夤 (唐代)
害物傷生性豈馴,
且宜籠罩待知人。
惟擒燕雀啖腥血,
卻笑鸞皇啄翠筠。
狡兔穴多非爾識,
鳴鳩脰短罰君身。
豪門不讀詩書者,
走馬平原放玩頻。
中文譯文:
兇猛的鷹,它的動物本性怎么可能被馴服呢,
最好將它關在籠子里,等待明理之人來了解它。
只有捕獲燕雀才能滿足它渴望鮮血的本性,
然而卻會嘲笑鸞皇啄食青筠片。
狡猾的兔子藏身多處,你并不了解,
對于發出悲鳴的鴿子,割斷它的脖子會給你帶來不幸。
那些豪門之人不去讀詩書,
他們只是騎馬在平原上放蕩很多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所表現的是一種關于世故和人性的思考。詩中的鷹象征著有野心和殘酷本性的人,他們與一般人不同,不受拘束。作者暗示說,這種人的本性是無法改變的,他們需要被監控和控制,否則會對其他人造成傷害。同樣的,那些富有的人如果沒有接受教育和文化熏陶,他們的行為也會很放縱,對社會造成危害。詩中的燕雀和鸞皇象征著平凡人和有權勢的人。燕雀被鷹捕獲和啖食,鸞皇卻仰仗著自己的權勢來攫取樹上的青筠。這個比喻表達了社會上一些人憑借自己的力量和權勢來壓迫弱者的行為。
此外,詩中提到的兔子和鴿子也有寓意。兔子善于躲藏,但是如果懂得用智慧化解危險,卻能活下來。而鴿子因為聲音高亢犯了規矩,被處罰割斷了腰。這暗示人類社會中的道德規范,如果不守規矩,就有可能遭受懲罰。
整首詩以鷹為主題,通過對鷹的描寫和比喻,反映了社會和人性的一些問題。作者試圖告誡人們要了解人性的弱點,并提出一些對待權勢和自由的態度和警示。這首詩歌通過動物的遭遇展示了人類社會的一個側面,同時也呈現了對人性的思考和思索。
“豪門不讀詩書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g
鷹
hài wù shāng shēng xìng qǐ xún, qiě yí lǒng zhào dài zhī rén.
害物傷生性豈馴,且宜籠罩待知人。
wéi qín yàn què dàn xīng xuè,
惟擒燕雀啖腥血,
què xiào luán huáng zhuó cuì yún.
卻笑鸞皇啄翠筠。
jiǎo tù xué duō fēi ěr shí, míng jiū dòu duǎn fá jūn shēn.
狡兔穴多非爾識,鳴鳩脰短罰君身。
háo mén bù dú shī shū zhě, zǒu mǎ píng yuán fàng wán pín.
豪門不讀詩書者,走馬平原放玩頻。
“豪門不讀詩書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