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失諸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色失諸峰”全詩
春流無舊岸,夜色失諸峰。
影動漁邊火,聲遲話后鐘。
明朝回去雁,誰向北郊逢。
分類:
作者簡介(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后,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余,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九江暮春書事》曹松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江暮春書事》是唐代詩人曹松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九江城春天的景象,并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楊柳城初鎖,輪蹄息去蹤。
春流無舊岸,夜色失諸峰。
影動漁邊火,聲遲話后鐘。
明朝回去雁,誰向北郊逢。
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賞析和詩意的解讀:
這首詩寫的是九江城的春天景色。詩的開頭描繪了楊柳城的形態,用“楊柳城初鎖”形象地表現了春天來臨時楊柳初生的樣子,城中的景色被描繪成楊柳緩緩展開的景象。接著,詩人以“輪蹄息去蹤”來暗示春天的到來使得冬季的繁忙漸漸消失,繁忙的景象逐漸遠去。
隨后,詩人轉向描繪九江城的水流,用“春流無舊岸”來形容春天的水流已經改變了原來的河岸。這里可以看出春天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新的生機,改變了往日的景色。夜色逐漸降臨,卻再也看不到昔日的高山,用“夜色失諸峰”來表達夜晚的幽靜和看不到山峰的遺憾。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夜晚漁火的情景,用“影動漁邊火”來形容漁民的漁火在夜晚閃爍,映射出水中的倒影,給夜晚增添了一抹柔和的光亮。再用“聲遲話后鐘”,來形容人們的對話聲在夜晚中不斷延續,點綴著夜晚的寧靜。
最后兩句“明朝回去雁,誰向北郊逢”,表達了春天到來之后,遷徙的候鳥又將飛回南方,而留在九江城的人們則期待著明天帶來的美好。整首詩詞充滿了春天的氣息,用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春天的溫暖和美好的向往。
“夜色失諸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jiāng mù chūn shū shì
九江暮春書事
yáng liǔ chéng chū suǒ, lún tí xī qù zōng.
楊柳城初鎖,輪蹄息去蹤。
chūn liú wú jiù àn, yè sè shī zhū fēng.
春流無舊岸,夜色失諸峰。
yǐng dòng yú biān huǒ, shēng chí huà hòu zhōng.
影動漁邊火,聲遲話后鐘。
míng cháo huí qù yàn, shuí xiàng běi jiāo féng.
明朝回去雁,誰向北郊逢。
“夜色失諸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