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陰蓋巫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松陰蓋巫峽”全詩
松陰蓋巫峽,雨色徹荊門。
宿寺青山盡,歸林彩服翻。
苦吟懷凍餒,為吊浩然魂。
分類:
作者簡介(李洞)
李洞,字才江,人,諸王孫也。慕賈島為詩,鑄其像,事之如神。時人但誚其僻澀,而不能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游蜀卒。詩三卷。 晚唐詩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詩歌(殘句六句)流傳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詩篇約有三十首,占其創作總量的六分之一,足見蜀中經歷在其詩歌創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送皇甫校書自蜀下峽,歸覲襄陽》李洞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皇甫校書自蜀下峽,歸覲襄陽》的中文譯文為:皇甫校書從蜀下峽返回襄陽,我來送行。蜀道上的波浪無盡,形成烏鴉在水面上留下的波痕。巫山的松樹陰影覆蓋了峽谷,雨水籠罩著荊門城市。宿居的寺廟在青山中一直延伸,回家的林木變得色彩斑斕。我苦苦吟哦,懷念浩然的英靈。
這首詩以送別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皇甫校書的祝福和思念之情。詩人將蜀道上的景物作為背景,描繪出了波浪翻騰的蜀道和巫山的松樹陰影,以及雨水籠罩的荊門城市。詩人通過描寫這些自然景物,凸顯了皇甫校書長途跋涉的艱辛和卓越的才華。
詩中的“烏鴉”和“波浪痕”象征著皇甫校書在蜀道上的足跡,反映了他遠行的堅持和堅強。而蜀道、巫山、荊門等地名,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使詩歌更加具體生動。
最后兩句“苦吟懷凍餒,為吊浩然魂”,表達了詩人對皇甫校書的思念和敬仰之情。詩人用“吟哦”來形容自己,說明他以吟詠之方式表達對皇甫校書的敬意和懷念之情。同時,詩人用“浩然魂”來稱頌皇甫校書的高尚品質和令人景仰的風范。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皇甫校書的贊美和思念之情,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深厚的詩意理解。這首詩以簡潔精練的詞句,展示了唐代詩歌的特點和風采。
“松陰蓋巫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huáng fǔ jiào shū zì shǔ xià xiá, guī jìn xiāng yáng
送皇甫校書自蜀下峽,歸覲襄陽
shǔ dào bō bù jié, cháo wū chū làng hén.
蜀道波不竭,巢烏出浪痕。
sōng yīn gài wū xiá, yǔ sè chè jīng mén.
松陰蓋巫峽,雨色徹荊門。
sù sì qīng shān jǐn, guī lín cǎi fú fān.
宿寺青山盡,歸林彩服翻。
kǔ yín huái dòng něi, wèi diào hào rán hún.
苦吟懷凍餒,為吊浩然魂。
“松陰蓋巫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七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