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寄湘南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寄湘南信”全詩
燒痕碑入集,海角寺留真。
樓憩長空鳥,鐘驚半闕人。
御溝圓月會,似在草堂身。
作者簡介(李洞)
李洞,字才江,人,諸王孫也。慕賈島為詩,鑄其像,事之如神。時人但誚其僻澀,而不能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游蜀卒。詩三卷。 晚唐詩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詩歌(殘句六句)流傳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詩篇約有三十首,占其創作總量的六分之一,足見蜀中經歷在其詩歌創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題西明寺攻文僧林復上人房》李洞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題西明寺攻文僧林復上人房
誰將信寄往湘南,我從陰涼的窗前拿起硯臺。
燒制的字痕被收入集子,海角的寺廟留下真跡。
樓閣靜靜地休憩在廣闊的天空中,鐘聲驚動了半邊殿堂的人們。
宮廷的溝渠里,圓圓的月亮照耀著,仿佛身處在草堂中。
詩意:這首詩是李洞寫給住在西明寺的文僧林復上人的題詩。詩人在湘南等待林復上人的來信,他拿起硯臺,思緒萬千。他想到自己的文字將被保存到文集中,而林復上人在海角的寺廟留下了他的真跡。樓閣靜靜地休憩在廣闊的天空中,鐘聲響起驚動了宮殿的人們。詩人回想起往日在宮廷中和林復上人一起觀賞圓月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那時的草堂。
賞析:這首詩以題詩形式寫給林復上人,情感直接、真摯。詩中描繪了湘南的景色,展示了作者的留戀之情以及對友誼的深厚珍視。同時,通過描繪樓閣、鐘聲和御溝等宏大的場景,詩人賦予了詩歌一種宏偉壯麗的氣勢。整體上,這首詩體現了唐代詩人注重自然描寫和個人情感的特點。
“誰寄湘南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xī míng sì gōng wén sēng lín fù shàng rén fáng
題西明寺攻文僧林復上人房
shuí jì xiāng nán xìn, yīn chuāng yàn qǐ jīn.
誰寄湘南信,陰窗硯起津。
shāo hén bēi rù jí, hǎi jiǎo sì liú zhēn.
燒痕碑入集,海角寺留真。
lóu qì cháng kōng niǎo, zhōng jīng bàn quē rén.
樓憩長空鳥,鐘驚半闕人。
yù gōu yuán yuè huì, shì zài cǎo táng shēn.
御溝圓月會,似在草堂身。
“誰寄湘南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