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學豈難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問學豈難同”全詩
九里山橫燒,三條木落風。
古池曾看鶴,新塔未吟蟲。
夜久龍髯冷,年多麈尾空。
心宗本無礙,問學豈難同。
分類:
作者簡介(李洞)
李洞,字才江,人,諸王孫也。慕賈島為詩,鑄其像,事之如神。時人但誚其僻澀,而不能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游蜀卒。詩三卷。 晚唐詩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詩歌(殘句六句)流傳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詩篇約有三十首,占其創作總量的六分之一,足見蜀中經歷在其詩歌創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贈興善徹公上人》李洞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興善徹公上人》是唐代李洞的一首詩。詩意表達了對興善徹公上人的贊美和寄托,以及對修行和學問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師資懷劍外,徒步管街東。
九里山橫燒,三條木落風。
古池曾看鶴,新塔未吟蟲。
夜久龍髯冷,年多麈尾空。
心宗本無礙,問學豈難同。
這首詩以寫景抒發思念之情的方式,展現了詩人對興善徹公上人的思念和仰慕之情。詩人描繪了興善徹公上人懷揣寶劍離開,獨自徒步掌管街道東側的情景。詩中還描繪了火燒九里山、木落風吹的景象,這些景物在傳遞一種荒涼之感的同時,也暗示了興善徹公上人修行者身世洞察的能力。
詩人敘述了興善徹公上人曾看到古池中的仙鶴,新塔中未曾傳來蟲鳴。這些景物的描述表達了修行者的境地,與凡俗之景有所超然。最后兩句,詩人以夜深龍髯冷、年多麈尾空來形容興善徹公上人的身世歷程,含有對修行者寂寞和空虛的思考。
整首詩流露出對興善徹公上人高尚品質和修行歷程的崇敬與贊美,同時也契合了詩人對修行道路和學問探索的思考,表達了同樣的追求。
“問學豈難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xìng shàn chè gōng shàng rén
贈興善徹公上人
shī zī huái jiàn wài, tú bù guǎn jiē dōng.
師資懷劍外,徒步管街東。
jiǔ lǐ shān héng shāo, sān tiáo mù luò fēng.
九里山橫燒,三條木落風。
gǔ chí céng kàn hè, xīn tǎ wèi yín chóng.
古池曾看鶴,新塔未吟蟲。
yè jiǔ lóng rán lěng, nián duō zhǔ wěi kōng.
夜久龍髯冷,年多麈尾空。
xīn zōng běn wú ài, wèn xué qǐ nán tóng.
心宗本無礙,問學豈難同。
“問學豈難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