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玄宗回蜀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落玄宗回蜀道”全詩
長疑啄破青山色,只恐啼穿白日輪。
花落玄宗回蜀道,雨收工部宿江津。
聲聲猶得到君耳,不見千秋一甑塵。
分類:
作者簡介(李洞)
李洞,字才江,人,諸王孫也。慕賈島為詩,鑄其像,事之如神。時人但誚其僻澀,而不能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游蜀卒。詩三卷。 晚唐詩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詩歌(殘句六句)流傳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詩篇約有三十首,占其創作總量的六分之一,足見蜀中經歷在其詩歌創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聞杜鵑》李洞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杜鵑》是唐代詩人李洞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春天中杜鵑鳥的啼聲,在作者耳中傳遞出的情感和意象。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古瀟湘波上云,
化為流血杜鵑身。
長疑啄破青山色,
只恐啼穿白日輪。
花落玄宗回蜀道,
雨收工部宿江津。
聲聲猶得到君耳,
不見千秋一甑塵。
詩意:
這首詩詞以杜鵑的啼聲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杜鵑的思念之情和杜鵑為他帶來的回憶。詩中通過杜鵑的啼聲,展現出詩人對于時光流轉和歲月更迭的思考。詩人將杜鵑的啼聲與歷史和自然景觀相連接,傳遞出一種深情厚意的感嘆和懷舊情懷。
賞析:
這首詩的詩意在于通過杜鵑的啼聲來表達詩人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和懷念之情。詩的開頭兩句“萬古瀟湘波上云,化為流血杜鵑身。”描繪了杜鵑的形象,杜鵑唱歌的聲音被詩人形容為湘波上升的云,仿佛是一種鮮活、血脈賁張的存在。接著,詩人用“長疑啄破青山色,只恐啼穿白日輪。”來形容杜鵑的歌聲,在詩人心中,杜鵑的聲音威力巨大,宛如有能力穿透任何東西,揭示出杜鵑的獨特魅力和美麗。接下來的兩句“花落玄宗回蜀道,雨收工部宿江津。”意味著時光急速流轉,歷史已經改變而無法回頭。最后兩句“聲聲猶得到君耳,不見千秋一甑塵。”則表達了詩人對杜鵑的思念之情。面對歲月的消逝和歷史的變遷,詩人依然可以聽到杜鵑的歌聲,但他已經無法重逢和觸摸到杜鵑那份獨特的情感。
通過這首詩詞,《聞杜鵑》傳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的思考和對杜鵑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中運用形象生動的描寫和意境交融的手法,將杜鵑的聲音與歷史、自然景觀相聯系,傳遞出一種深刻的情感和懷舊的情懷。整首詩以杜鵑為線索,喚起讀者對逝去時光的思索,詩情婉轉,意蘊豐富。
“花落玄宗回蜀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dù juān
聞杜鵑
wàn gǔ xiāo xiāng bō shàng yún, huà wéi liú xiě dù juān shēn.
萬古瀟湘波上云,化為流血杜鵑身。
zhǎng yí zhuó pò qīng shān sè,
長疑啄破青山色,
zhǐ kǒng tí chuān bái rì lún.
只恐啼穿白日輪。
huā luò xuán zōng huí shǔ dào, yǔ shōu gōng bù sù jiāng jīn.
花落玄宗回蜀道,雨收工部宿江津。
shēng shēng yóu dé dào jūn ěr, bú jiàn qiān qiū yī zèng chén.
聲聲猶得到君耳,不見千秋一甑塵。
“花落玄宗回蜀道”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