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煙嵐壓寺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炷煙嵐壓寺隅”全詩
翡翠鳥飛人不見,琉璃瓶貯水疑無。
夜聞子落真山雨,曉汲波圓入畫圖。
塵擁蜀城抽鎖后,此中猶夢在江湖。
作者簡介(李洞)
李洞,字才江,人,諸王孫也。慕賈島為詩,鑄其像,事之如神。時人但誚其僻澀,而不能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游蜀卒。詩三卷。 晚唐詩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詩歌(殘句六句)流傳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詩篇約有三十首,占其創作總量的六分之一,足見蜀中經歷在其詩歌創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宿成都松溪院》李洞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成都松溪院
松持節操溪澄性,
一炷煙嵐壓寺隅。
翡翠鳥飛人不見,
琉璃瓶貯水疑無。
夜聞子落真山雨,
曉汲波圓入畫圖。
塵擁蜀城抽鎖后,
此中猶夢在江湖。
中文翻譯:
在成都松溪庵過夜
松樹擁有高風節操,溪水澄清而性情平和,
一束香煙籠罩著寺廟角落。
一只翡翠色的鳥飛過,無人能見到,
琉璃瓶中儲存的水仿佛不復存在。
夜晚聽到雨子落在真山,
清晨用瓢將圓滿的水汲取入畫中。
塵埃掩蓋著蜀城的抽屜,
然而此地依然在江湖中夢幻。
詩意:
這是一首寫宿在成都松溪院的詩。詩人描繪了松樹持有的高尚品質,溪水的澄清和寧靜,以及寺廟的幽靜與神秘。詩人透過描寫翡翠鳥飛過但無人可見,以及琉璃瓶中的水仿佛消失不見的情景,暗示了人們可能忽視了美景和真實的存在。夜晚雨聲傳來,清晨汲水入畫,詩人仿佛在追求一種無形的美,一種在現實與幻象之間漂浮的美感。盡管蜀城被塵埃所掩蓋,但詩人仍然認為在這里的經歷是如此真實而有意義,就像在江湖中的夢幻。
賞析:
李洞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歌作品以細膩深情、意境深遠而聞名。這首《宿成都松溪院》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場景,展現了詩人的內心思考和情感體驗。詩中的松樹、溪水、煙雨等自然元素和景觀都用以象征詩人對生命和世界的審視和感悟。從松樹的節操、溪水的性情、琉璃瓶中的水的存在感等細節,詩人表達了對真實存在與現實幻象之間的關系和矛盾的思考。整首詩氣勢宏大而充滿哲理,是李洞的代表作之一。
“一炷煙嵐壓寺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chéng dū sōng xī yuàn
宿成都松溪院
sōng chí jié cāo xī chéng xìng, yī zhù yān lán yā sì yú.
松持節操溪澄性,一炷煙嵐壓寺隅。
fěi cuì niǎo fēi rén bú jiàn,
翡翠鳥飛人不見,
liú lí píng zhù shuǐ yí wú.
琉璃瓶貯水疑無。
yè wén zi luò zhēn shān yǔ, xiǎo jí bō yuán rù huà tú.
夜聞子落真山雨,曉汲波圓入畫圖。
chén yōng shǔ chéng chōu suǒ hòu, cǐ zhōng yóu mèng zài jiāng hú.
塵擁蜀城抽鎖后,此中猶夢在江湖。
“一炷煙嵐壓寺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