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在釣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珠在釣磯”全詩
石鯨吹浪隱,玉女步塵歸。
獨有銜恩處,明珠在釣磯。
分類: 昆明池
作者簡介(蘇颋)
蘇颋(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仆射蘇瑰之子。蘇颋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后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颋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并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后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颋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謚文憲。
《昆明池晏坐答王兵部珣三韻見示》蘇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昆明池晏坐答王兵部珣三韻見示
畫舸疾如飛,
遙遙泛夕暉。
石鯨吹浪隱,
玉女步塵歸。
獨有銜恩處,
明珠在釣磯。
譯文:
在昆明池邊安定坐著,回答王兵部珣的三首韻詩。
畫船迅猛地飛行,
遙遠地漂浮在夕陽光中。
石頭鯨吹著浪花消失,
玉女踏步埃塵而歸。
只有這里承載著恩情,
明珠懸掛在釣魚臺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昆明池的景色和其中寓意,通過描繪畫船、石頭鯨和玉女等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感受。畫船疾駛如飛,石鯨吹浪隱去,玉女步塵歸來,這些景象與昆明池所代表的寧靜與喜悅形成鮮明對比。詩人以明珠在釣磯的形象,表達了這片池水是如此寶貴,并將之與自己身處的地方相聯系,體現了作者對福澤的感激和珍惜。
賞析:
這首詩意境獨特,運用了許多精細的意象來描繪昆明池的美麗景色。畫船疾行和石鯨吹浪都是動態的形象,展現了景色的活力和池水的動蕩。玉女步塵歸則表現了景色的靜謐和恢弘。整首詩音韻優美,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對自然的感悟和對福祉的珍視之情。通過描繪昆明池的景色,詩人賦予了寓意,表達了詩人內心所感受到的喜悅和自然的華麗。
“明珠在釣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ūn míng chí yàn zuò dá wáng bīng bù xún sān yùn jiàn shì
昆明池晏坐答王兵部珣三韻見示
huà gě jí rú fēi, yáo yáo fàn xī huī.
畫舸疾如飛,遙遙泛夕暉。
shí jīng chuī làng yǐn, yù nǚ bù chén guī.
石鯨吹浪隱,玉女步塵歸。
dú yǒu xián ēn chù, míng zhū zài diào jī.
獨有銜恩處,明珠在釣磯。
“明珠在釣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