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猶更二三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到時猶更二三千”全詩
登高曉蹋巉巖石,冒冷朝沖斷續煙。
自學漢皇開土宇,不同周穆好神仙。
秦民莫遣無恩及,大散關東別有天。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仁裕)

王仁裕,生于唐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邦(天水市秦城區)人的王仁裕(字德葷),正處于唐末這樣一個大分裂的時代。公元905年的秦州,處于攻殺鳳翔節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節度使并且自封為“隴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貞的天地,這時王仁裕二十六歲,為李茂貞屬下秦州節度使李繼祟幕僚——秦州 節度判官。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晉、后漢為官,官及翰林學士、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時也開始了他勤勉治學、賦詩作文的創作歷程, “有詩萬余首,勒成百卷”(《舊五代史·王仁裕傳》)。
《和韓昭從駕過白衛嶺》王仁裕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與韓昭一同駕車過白衛嶺
龍旆飄飖指極邊,到時猶更二三千。
(龍旗高高飄揚,指向邊疆的盡頭,到了那個時候,還會進一步延伸兩三千里。)
登高曉蹋巉巖石,冒冷朝沖斷續煙。
(登高遠眺,早晨跋涉在崎嶇的山石之間,冒著嚴寒沖向逐漸消散的煙霧。)
自學漢皇開土宇,不同周穆好神仙。
(自己學習效法漢武帝,開拓邊疆,不同于周穆王喜愛神仙。)
秦民莫遣無恩及,大散關東別有天。
(不要讓秦朝的百姓沒有好處享受,大散關東地區別有天地。)
詩意:這首詩是王仁裕寫給他的友人韓昭的,描述了他們一同駕車過白衛嶺的情景。詩中展示了對邊疆拓展和開發的熱情,表達了對神仙主義的不屑,以及對秦朝政策的批評。整首詩形象明快,意境清晰。
賞析:這首詩以描繪邊疆拓展為主題,通過描述登高踏石、冒雪沖云的情景,展示了作者對邊疆開放的激情和決心。詩中以漢武帝為榜樣,自比周穆王,強調自己不迷信神仙主義,對秦朝政策提出了批評。整首詩通過生動的描寫和深入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發展和邊疆拓展的熱愛和關注。
“到時猶更二三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hán zhāo cóng jià guò bái wèi lǐng
和韓昭從駕過白衛嶺
lóng pèi piāo yáo zhǐ jí biān, dào shí yóu gèng èr sān qiān.
龍旆飄飖指極邊,到時猶更二三千。
dēng gāo xiǎo tà chán yán shí,
登高曉蹋巉巖石,
mào lěng cháo chōng duàn xù yān.
冒冷朝沖斷續煙。
zì xué hàn huáng kāi tǔ yǔ, bù tóng zhōu mù hǎo shén xiān.
自學漢皇開土宇,不同周穆好神仙。
qín mín mò qiǎn wú ēn jí, dà sàn guān dōng bié yǒu tiān.
秦民莫遣無恩及,大散關東別有天。
“到時猶更二三千”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