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高泉亂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巖高泉亂滴”全詩
就枕渾無睡,披衣卻出行。
巖高泉亂滴,林動鳥時驚。
倏忽山鐘曙,喧喧仆馬聲。
分類:
《宿山房》李建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山房》是唐代李建勛創作的一首詩,詩意抒發了詩人在山間宿居時的感受。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石窗燈欲盡,松檻月還明。
石窗油燈快要熄滅,松樹邊的門檻上的月亮仍然明亮。
這里描繪了宿山房的夜晚景象,當燈火漸漸暗淡時,窗外的月亮依然照耀。石窗、松檻、月亮三者構成了一幅靜美的畫面,給人以寧靜、清幽之感。
就枕渾無睡,披衣卻出行。
躺在枕頭上,完全無法入睡,不禁披上衣裳,起身離去。
詩人在山房中無法入眠,于是決定離開,這里表現出詩人內心的不安和不滿。披衣而行,暗示詩人行動的決斷和果敢。
巖高泉亂滴,林動鳥時驚。
山巖高聳,泉水隨著巖石的高低之間滴落,林中的鳥兒不時受到驚嚇。
這兩句詩描繪了山林中的景色,巖石高聳、泉水流淌,給人以山水相依的感覺。林間的鳥兒時而鳴叫時而被驚擾,使得這個環境更加生動。
倏忽山鐘曙,喧喧仆馬聲。
突然間山間的鐘聲響起,黎明已臨,四處傳來仆役和馬匹的嘈雜聲。
這兩句詩表達了時間的變化和新一天的開始。山間的鐘聲帶來了新的一天的曙光,而喧囂的馬匹的聲音預示著繁忙的出行之事。
整首詩以山間夜晚和清晨為題材,詩人通過描繪景色和表達自己的情感來抒發內心的不安和對環境的理解。宿山房的夜晚悠閑而寧靜,但對于詩人來說,他內心的焦躁和不安讓他無法入睡。整首詩以景寫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來表達詩人的內心感受,給人以靜美、凄清的意境。
“巖高泉亂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shān fáng
宿山房
shí chuāng dēng yù jǐn, sōng kǎn yuè hái míng.
石窗燈欲盡,松檻月還明。
jiù zhěn hún wú shuì, pī yī què chū xíng.
就枕渾無睡,披衣卻出行。
yán gāo quán luàn dī, lín dòng niǎo shí jīng.
巖高泉亂滴,林動鳥時驚。
shū hū shān zhōng shǔ, xuān xuān pū mǎ shēng.
倏忽山鐘曙,喧喧仆馬聲。
“巖高泉亂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