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骨于眇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葬骨于眇茫”全詩
登樓禮東君,旭日生扶桑。
毫厘見蓬瀛,含吐金銀光。
草木露未晞,蜃樓氣若藏。
欲游蟠桃國,慮涉魑魅鄉。
徐市惑秦朝,何人在巖廊。
惜哉千童子,葬骨于眇茫。
恭聞槎客言,東池接天潢。
即此聘牛女,曰祈長壽方。
靈津水清淺,余亦慕修航。
分類: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蒲門戍觀海作》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蒲門戍觀海作》是唐代詩人陳陶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早晨的景色和主人公對東海的仰望,也表達了詩人對長壽和遠離魑魅的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是:早晨的時候,海面變得廣闊,蒲門籠罩在茂密的綠蔭中。登上樓閣向東方的海神致禮,太陽升起在東方的天空。我看到了遙遠的蓬瀛仙境,陽光中閃耀著金銀般的光芒。草木上還露著晚霞,仿佛遠處有蜃樓幻影隱藏其中。我想去蟠桃之國游玩,卻擔心會進入邪惡的魑魅之地。徐市被秦朝的迷惑所困擾,有誰能在巖廊中指引我迷途的心靈?可惜那千童子葬身在茫茫大海中。聽說周公的傳人帶來了槎船,可以通向東海之宮。我也想去拜訪那位牛女,祈求長壽的秘方。靈津水清淺,我也渴望修行成為一名航海家。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大自然的景象,展現了詩人對遠方的渴望與向往。詩人以壯麗的詞句描繪了海洋的遼闊和早晨的美麗景色,表達了對神仙世界和長壽的向往。詩中還暗含了對現實世界的批判,對社會現象的不滿,以及對迷失自我的追問。整個詩篇以浪漫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力吸引讀者,傳遞出一種對自由、遠方和永恒的追求。
“葬骨于眇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mén shù guān hǎi zuò
蒲門戍觀海作
kuò luò míng zhǎng xiǎo, pú mén yù cāng cāng.
廓落溟漲曉,蒲門郁蒼蒼。
dēng lóu lǐ dōng jūn, xù rì shēng fú sāng.
登樓禮東君,旭日生扶桑。
háo lí jiàn péng yíng, hán tǔ jīn yín guāng.
毫厘見蓬瀛,含吐金銀光。
cǎo mù lù wèi xī, shèn lóu qì ruò cáng.
草木露未晞,蜃樓氣若藏。
yù yóu pán táo guó, lǜ shè chī mèi xiāng.
欲游蟠桃國,慮涉魑魅鄉。
xú shì huò qín cháo, hé rén zài yán láng.
徐市惑秦朝,何人在巖廊。
xī zāi qiān tóng zǐ, zàng gǔ yú miǎo máng.
惜哉千童子,葬骨于眇茫。
gōng wén chá kè yán, dōng chí jiē tiān huáng.
恭聞槎客言,東池接天潢。
jí cǐ pìn niú nǚ, yuē qí cháng shòu fāng.
即此聘牛女,曰祈長壽方。
líng jīn shuǐ qīng qiǎn, yú yì mù xiū háng.
靈津水清淺,余亦慕修航。
“葬骨于眇茫”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