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日已燒東海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日已燒東海色”全詩
青編為我忽降書,暮雨虹蜺一千尺。
赤城門閉六丁直,曉日已燒東海色。
朝天半夜聞玉雞,星斗離離礙龍翼。
分類: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步虛引(一作仙人詞)》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步虛引(又名仙人詞)
小山居士是十洲游子,莓苔為他做衣服雙耳擦白。
青繩給我紛紛下降書信,傍晚的雨中出現一千尺的虹蜺。
赤城的門戶緊閉著,六丁直立守衛,早晨的陽光已經燒亮了東海的顏色。
清晨半夜里聽見玉雞的鳴叫,星斗點點阻撓著龍的翅膀。
詩意:這首詩以唐代文人的自幽自寂之情為主題,表達了詩人深居簡出、隱逸山野的生活態度。詩人在山野之間尋求寧靜和自由,用樸素而深刻的形象描繪了自己的境遇和內心感受。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個隱逸山野的生活場景,以及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考。詩中用莓苔為衣、雙耳擦白的形象,表達了詩人清貧、淡泊的態度。青編下降的書信象征著來自外界的信息和聯系,而虹蜺則是大自然中的奇觀,彰顯了山野生活的美好和神秘。最后,玉雞的鳴叫和星斗的阻撓,增加了詩中的魔幻色彩,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靈感的追求。整個詩篇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也是對傳統隱逸主題的重新詮釋。
“曉日已燒東海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ù xū yǐn yī zuò xiān rén cí
步虛引(一作仙人詞)
xiǎo yǐn shān rén shí zhōu kè, méi tái wèi yī shuāng ěr bái.
小隱山人十洲客,莓苔為衣雙耳白。
qīng biān wèi wǒ hū jiàng shū,
青編為我忽降書,
mù yǔ hóng ní yī qiān chǐ.
暮雨虹蜺一千尺。
chì chéng mén bì liù dīng zhí, xiǎo rì yǐ shāo dōng hǎi sè.
赤城門閉六丁直,曉日已燒東海色。
cháo tiān bàn yè wén yù jī, xīng dǒu lí lí ài lóng yì.
朝天半夜聞玉雞,星斗離離礙龍翼。
“曉日已燒東海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