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重黃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不重黃金”全詩
九江春水闊,三峽暮云深。
氣調桓伊笛,才華蔡琰琴。
迢迢嫁湘漢,誰不重黃金。
分類: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湓城贈別》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湓城贈別
楚岸青楓樹,長隨送遠心。
九江春水闊,三峽暮云深。
氣調桓伊笛,才華蔡琰琴。
迢迢嫁湘漢,誰不重黃金。
中文譯文:
送別歌
楚岸上青楓樹,長跟隨著送別的心。
九江的春水寬闊,三峽的暮云沉沉。
蕩氣回腸像桓伊吹的笛子,才華橫溢如蔡琰彈的琴。
遙遠地嫁去湘漢,誰不珍重黃金。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離別之情,描繪了離別時的美好景色和心情。詩人使用楚岸上的青楓樹來象征離別的心情,長久伴隨著將要送別的心意。詩中描繪了九江春水的寬廣和三峽暮云的深沉,突顯出詩人離別的悲涼之情。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嫁到湘漢的遙遠之地,提到誰不重視黃金,表達了對黃金的崇尚和對離鄉背井的不舍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離別之情為主題,用極其細膩的筆觸刻畫了美麗的自然景色與內心的哀思。詩人通過描繪楚岸上的青楓樹和九江春水,將詩人內心的感受與自然景色相融合,表達出無法割舍的離別之情。在最后兩句中,詩人通過嫁到遙遠的湘漢和黃金的比喻,表達了對家鄉和親人的牽掛之情,以及離鄉背井所需的物質財富。整首詩言簡意賅,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內心紛繁的情感,給人一種深深的思索和感動。
“誰不重黃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én chéng zèng bié
湓城贈別
chǔ àn qīng fēng shù, cháng suí sòng yuǎn xīn.
楚岸青楓樹,長隨送遠心。
jiǔ jiāng chūn shuǐ kuò, sān xiá mù yún shēn.
九江春水闊,三峽暮云深。
qì diào huán yī dí, cái huá cài yǎn qín.
氣調桓伊笛,才華蔡琰琴。
tiáo tiáo jià xiāng hàn, shuí bù zhòng huáng jīn.
迢迢嫁湘漢,誰不重黃金。
“誰不重黃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