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耕釣沒堯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湖山耕釣沒堯時”全詩
鳳凰屢降玄纁禮,瓊石終藏烈火詩。
禁掖衣冠加宋鵲,湖山耕釣沒堯時。
千年壟樹何人哭,寂寞蒼苔內史碑。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經徐稚墓》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經徐稚墓》是陳陶的作品,在唐代創作。詩中描繪了郟鄏的妖興與漢朝的衰落,以及南方的明夷地區。詩人借用了鳳凰與纁禮、瓊石與烈火的比喻,表達了對文化傳統的珍視和追求。
這首詩描寫了郟鄏的興盛與漢朝的衰落,表現了對文化傳統的思考和對歷史的留念之情。詩人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描寫徐稚之墓的荒涼寂寞,表現了時代的滄桑和人事的更迭。
中文譯文:
郟鄏妖興炎漢衰,
先生南國臥明夷。
鳳凰屢降玄纁禮,
瓊石終藏烈火詩。
禁掖衣冠加宋鵲,
湖山耕釣沒堯時。
千年壟樹何人哭,
寂寞蒼苔內史碑。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郟鄏的妖興與漢朝的衰落,以及對南方明夷地區的描寫。詩人通過鳳凰和纁禮、瓊石和烈火的比喻,表達了對文化傳統的珍惜和對歷史的思考。詩人運用對比手法,將徐稚之墓的荒涼和時代變遷相對照,表達了對于時代滄桑和人事變化的感慨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對比的手法展現了興盛與衰落、珍貴與荒涼、傳統與變遷等主題。通過鳳凰和纁禮的象征,詩人呼應了妖興和玄纁禮節的關系。詩人筆下的烈火詩和瓊石則象征了文化傳統的珍貴和隱藏其中的智慧。
詩人通過描寫徐稚之墓的寂寞和蒼苔的生長,暗示了時代變遷和人事更迭對于歷史的沖擊與遺忘。詩人以郟鄏的妖興和漢朝的衰落為背景,呼應了南方明夷地區的興盛和衰退。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于傳統文化的追求和對于歷史的思考,以及對于時代滄桑和人事變化的感慨之情。通過對比手法和象征意義的運用,詩人刻畫了一幅興盛與衰落交替的歷史畫卷,同時也反思了如何在變遷中保持文化傳統的力量。
“湖山耕釣沒堯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xú zhì mù
經徐稚墓
jiá rǔ yāo xìng yán hàn shuāi, xiān shēng nán guó wò míng yí.
郟鄏妖興炎漢衰,先生南國臥明夷。
fèng huáng lǚ jiàng xuán xūn lǐ,
鳳凰屢降玄纁禮,
qióng shí zhōng cáng liè huǒ shī.
瓊石終藏烈火詩。
jìn yē yì guān jiā sòng què, hú shān gēng diào méi yáo shí.
禁掖衣冠加宋鵲,湖山耕釣沒堯時。
qiān nián lǒng shù hé rén kū, jì mò cāng tái nèi shǐ bēi.
千年壟樹何人哭,寂寞蒼苔內史碑。
“湖山耕釣沒堯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