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隰經霜蕙草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原隰經霜蕙草黃”全詩
秋山落照見麋鹿,南國異花開雪霜。
煙火近通槃瓠俗,水云深入武陵鄉。
曾逢嚙缺話東海,長憶蕭家青玉床。
分類: 抒情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鐘陵道中作》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鐘陵道中作》是唐代詩人陳陶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旅途中的景色,表達了他對故鄉和過去的思念之情。
中文譯文如下:
原隰經霜蕙草黃,
塞鴻消息怨流芳。
秋山落照見麋鹿,
南國異花開雪霜。
煙火近通槃瓠俗,
水云深入武陵鄉。
曾逢嚙缺話東海,
長憶蕭家青玉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景物描寫和懷舊之情為主題,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記憶中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和過去的懷念之情。
詩的第一句“原隰經霜蕙草黃”描繪了原野經歷了霜打后蕙草變黃的景象。這里通過自然景色的描述,展現了時光的變遷和歲月的流轉,同時也暗含了作者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詩的第二句“塞鴻消息怨流芳”表達了作者聽到邊塞上的鴻雁傳來的消息,讓他懷念起了曾經流傳過的美名。這里的“塞鴻”暗示了陳陶可能長期在外地旅行,而在聽到鴻雁的消息后,他更加懷念故鄉和過去的美好時光。
接下來的兩句“秋山落照見麋鹿,南國異花開雪霜”描述了秋天山中的景色,畫面美麗而壯觀。這里呈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和變幻,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敏感和贊嘆之情。
詩的后面兩句“煙火近通槃瓠俗,水云深入武陵鄉”描述了旅途上的煙火和水云景色。這里的“槃瓠”和“武陵”都是地名,暗示了作者的旅行途中經過了繁華的城鎮和美麗的水云之地。
最后兩句“曾逢嚙缺話東海,長憶蕭家青玉床”讓人感受到作者對故鄉、家鄉的情感。這里提到了“嚙缺”,暗指了東海中的巖石,與精神家園的形象相對應,展現了對過去的回憶和思念之情。而“蕭家青玉床”則是作者居住過的地方,更加增強了對過去時光的追憶和向往。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描繪自然的美麗和時光的變遷,傳達了作者對故鄉和過去時光的思念之情。詩的語言簡潔明了,形象生動,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共鳴。
“原隰經霜蕙草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líng dào zhōng zuò
鐘陵道中作
yuán xí jīng shuāng huì cǎo huáng, sāi hóng xiāo xī yuàn liú fāng.
原隰經霜蕙草黃,塞鴻消息怨流芳。
qiū shān luò zhào jiàn mí lù,
秋山落照見麋鹿,
nán guó yì huā kāi xuě shuāng.
南國異花開雪霜。
yān huǒ jìn tōng pán hù sú, shuǐ yún shēn rù wǔ líng xiāng.
煙火近通槃瓠俗,水云深入武陵鄉。
céng féng niè quē huà dōng hǎi, zhǎng yì xiāo jiā qīng yù chuáng.
曾逢嚙缺話東海,長憶蕭家青玉床。
“原隰經霜蕙草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