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一派瀉蒼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崆峒一派瀉蒼煙”全詩
云樹杳冥通上界,峰巒回合下閩川。
侵星愁過蛟龍國,采碧時逢婺女船。
已判猿催鬢先白,幾重灘瀨在秋天。
分類: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上建溪》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建溪》是唐代詩人陳陶的作品,描寫了一個山水美景的場景。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崆峒一片瀉蒼煙,長揖丹丘追水仙。
云樹杳冥通上界,峰巒回合下閩川。
侵星愁過蛟龍國,采碧時逢婺女船。
已判猿催鬢先白,幾重灘瀨在秋天。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建溪的山水景色,以及詩人在此欣賞自然景觀時的情感和感嘆。
賞析:
1. 詩首的崆峒一派瀉蒼煙,形容了遠山遠水間蒸騰的煙云。瀉蒼煙意味著山水的壯美與綺麗。
2. 丹丘是指紅色的山頭,長揖丹丘追水仙,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贊美,并借象征性的水仙,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
3. 云樹杳冥通上界,峰巒回合下閩川,描繪了建溪的山川氣象,多山、多云,讓人感嘆美景的壯麗。
4. 詩中提到侵星愁過蛟龍國,此句憑借神話般的意象描繪了凄涼和孤獨的感覺,暗示人們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5. 采碧時逢婺女船,婺女是指傳說中的仙女,象征著祥和與幸福。此句表達了作者在建溪之上的遇到美好事物的喜悅之情。
6. 已判猿催鬢先白,暗示詩人的年紀已經不輕,猿鬢催白意味著歲月的無情。此句表現了詩人對于時光流逝的感慨。
7. 幾重灘瀨在秋天,描述了秋日的灘涂景色,增加了原田秋景的美感。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線索,以形象豐富的詞句描寫自然景色,展現出詩人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贊美之情,同時也表達出對流年逝去和歲月無情的感慨之情。通過與自然景色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事物無常和無常中的美好的思考。
“崆峒一派瀉蒼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jiàn xī
上建溪
kōng tóng yī pài xiè cāng yān, cháng yī dān qiū zhú shuǐ xiān.
崆峒一派瀉蒼煙,長揖丹丘逐水仙。
yún shù yǎo míng tōng shàng jiè,
云樹杳冥通上界,
fēng luán huí hé xià mǐn chuān.
峰巒回合下閩川。
qīn xīng chóu guò jiāo lóng guó, cǎi bì shí féng wù nǚ chuán.
侵星愁過蛟龍國,采碧時逢婺女船。
yǐ pàn yuán cuī bìn xiān bái, jǐ zhòng tān lài zài qiū tiān.
已判猿催鬢先白,幾重灘瀨在秋天。
“崆峒一派瀉蒼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