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辭城郭復依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辭城郭復依然”全詩
北料鄉關方自此,南辭城郭復依然。
青松系馬攢巖畔,黃菊留人籍道邊。
自昔登臨湮滅盡,獨聞忠孝兩能傳。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蘇颋)
蘇颋(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仆射蘇瑰之子。蘇颋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后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颋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并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后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颋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謚文憲。
《九月九日望蜀臺》蘇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九月九日望蜀臺》
朝代:唐代
作者:蘇颋
蜀王望蜀舊臺前,九日分明見一川。
北料鄉關方自此,南辭城郭復依然。
青松系馬攢巖畔,黃菊留人籍道邊。
自昔登臨湮滅盡,獨聞忠孝兩能傳。
中文譯文:
蜀王眺望著蜀國舊臺前,九月九日遠遠望見一片川地。
北方已經歸附夷狄,南方的城池依舊如初。
翠綠的松樹勒馬于峭壁旁,金黃的菊花留人在道旁。
自古以來的君主登臨的一切都已消失,唯有忠孝的精神仍能傳承。
詩意:
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人物九月九日眺望蜀國舊臺的景象。蜀國的疆土北方已經被夷狄侵占,南方的城池依然保持著舊貌。青松和黃菊都成為了守望者,見證著歲月的流轉。蜀國的昔日輝煌已成過去,唯有忠孝之道仍然傳承。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蜀國舊事和忠孝的思考。作者用樸實直接的詞句,形容了現實中的景物,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過去輝煌時刻的懷念。詩中的青松和黃菊具有象征意義,象征著對歷史的堅守和對民族精神的傳承。整首詩表達了苦澀的情感,既有對歲月更迭的感慨,也有對忠孝傳統的贊美和推崇。這首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以詩人個人情感和社會倫理的結合,表達了對歷史的追憶和對傳統價值的珍視。
“南辭城郭復依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yuè jiǔ rì wàng shǔ tái
九月九日望蜀臺
shǔ wáng wàng shǔ jiù tái qián, jiǔ rì fēn míng jiàn yī chuān.
蜀王望蜀舊臺前,九日分明見一川。
běi liào xiāng guān fāng zì cǐ,
北料鄉關方自此,
nán cí chéng guō fù yī rán.
南辭城郭復依然。
qīng sōng xì mǎ zǎn yán pàn, huáng jú liú rén jí dào biān.
青松系馬攢巖畔,黃菊留人籍道邊。
zì xī dēng lín yān miè jǐn, dú wén zhōng xiào liǎng néng chuán.
自昔登臨湮滅盡,獨聞忠孝兩能傳。
“南辭城郭復依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