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山秋風憶歸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山秋風憶歸去”全詩
何意汀洲剩風雨,白蘋今日似瀟湘。
日夕鯤魚夢南國,苕陽水高迷渡頭。
故山秋風憶歸去,白云又被王孫留。
分類: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吳興秋思二首》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吳興秋思二首》是唐代詩人陳陶創作的作品。
中文譯文如下:
不是苕溪厭看月,
天涯有程云樹涼。
何意汀洲剩風雨,
白蘋今日似瀟湘。
日夕鯤魚夢南國,
苕陽水高迷渡頭。
故山秋風憶歸去,
白云又被王孫留。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在詩中,詩人用“苕溪”、“天涯”、“故山”等詞語來代表他離開的家鄉。他說不是因為苕溪讓他厭煩了看月亮,而是因為他離開了苕溪,天涯遠程之處,才感到云樹的涼意。
詩人提到“汀洲”,指的是離家很遠的地方。他感嘆,為什么他還只能在汀洲獨自面對風雨,而不能回到故鄉享受風雨的寧靜。他用“白蘋”來形容自己當下的心境,它今天的樣子仿佛又回到了故鄉的瀟湘之地,激發了他對家鄉的思念。
詩人接著表達了他對南國的向往,想象自己成為一條鯤魚,夢想著回到南方的國土。他坐在苕陽水邊,追逐著高漲的水勢,猶如迷失在渡口之外。秋風吹拂著故山,詩人回憶起歸去的時光,想起了原本安詳的白云,卻依然被王孫留在了家鄉。
這首詩詞寄托了詩人深深的思鄉之情,表達了對故鄉和家鄉風土人情的懷念和向往之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詩人的內心感受,詩人以簡潔的文字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通過對南國的向往,傳達了對遠離家鄉而又渴望歸去的情感。整首詩以樸實自然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憂思和對故鄉的依戀之情,給人以深刻的詩意與共鳴。
“故山秋風憶歸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xīng qiū sī èr shǒu
吳興秋思二首
bú shì tiáo xī yàn kàn yuè, tiān yá yǒu chéng yún shù liáng.
不是苕溪厭看月,天涯有程云樹涼。
hé yì tīng zhōu shèng fēng yǔ, bái píng jīn rì shì xiāo xiāng.
何意汀洲剩風雨,白蘋今日似瀟湘。
rì xī kūn yú mèng nán guó, sháo yáng shuǐ gāo mí dù tóu.
日夕鯤魚夢南國,苕陽水高迷渡頭。
gù shān qiū fēng yì guī qù, bái yún yòu bèi wáng sūn liú.
故山秋風憶歸去,白云又被王孫留。
“故山秋風憶歸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