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還見雁南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當時還見雁南飛”全詩
今夜重開舊砧杵,當時還見雁南飛。
分類: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鄱陽秋夕》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鄱陽秋夕》是一首唐代陳陶創作的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回憶起往昔在鄱陽的旅游時光,曾聽到南方家庭爭論打衣衣服的聲音。今夜我重新拿出舊的砧板和搗衣杵,仿佛當時還能看到南飛的雁群。
詩意和賞析:
《鄱陽秋夕》描繪了一種對過去的懷舊情感,通過回憶過往的鄱陽旅行經歷,表達了對曾經的生活和情景的懷念。詩人在回憶中提到了當時聽到的南方人家庭爭論打衣衣服的聲音,這里的細節描繪展示了當時的生活場景,也讓讀者能夠更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過去的時光。
詩詞的最后兩句,詩人以自己現在重新使用舊的砧板和搗衣杵的方式來喚起對過去的記憶,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珍惜。當詩人提到“當時還見雁南飛”,則是通過描繪南飛的雁群來表達自己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留戀之情。
整首詩詞以簡約明快的語言,用細膩的描寫和細節的刻畫,將詩人的懷舊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在敘述過程中,通過回憶和場景的交融,讓讀者感受到時間的變遷和生活的流轉,同時也引發了共鳴,使得詩詞具有深遠的意義。
“當時還見雁南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ó yáng qiū xī
鄱陽秋夕
yì xī pó yáng lǚ yóu rì, céng tīng nán jiā zhēng dǎo yī.
憶昔鄱陽旅游日,曾聽南家爭搗衣。
jīn yè chóng kāi jiù zhēn chǔ, dāng shí hái jiàn yàn nán fēi.
今夜重開舊砧杵,當時還見雁南飛。
“當時還見雁南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