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貴說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文成貴說詩”全詩
鏘鏘石渠內,序拜亦同時。
宴錫歡談道,文成貴說詩。
用儒今作相,敦學舊為師。
下際天光近,中來帝渥滋。
國朝良史載,能事日論思。
分類:
作者簡介(蘇颋)
蘇颋(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仆射蘇瑰之子。蘇颋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后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颋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并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后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颋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謚文憲。
《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得茲字》蘇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莊嚴肅穆的金殿里,招賢士正是在這里。
響亮的禮樂聲中,序拜也同時進行。
宴席上快樂地談論著道理,文成貴重的是說詩。
儒家學問被當今皇帝所重用,遵循古時敦學的師長制度。
天際的光線漸漸接近,皇帝降下美好的恩寵。
國朝好的史書上載,能事日日都被論思。
這首詩描繪了皇帝在金殿上為賢士賜宴的場景,表達了皇帝對賢才的重視和對文人詩詞的推崇。詩中提到的招賢、序拜、宴錫等詞語,展現了賢士們在皇帝面前受到禮遇的情景。作者蘇颋對皇帝的敬仰之情以及對儒家學問的贊美也貫穿始終。
整首詩以平和莊重的語調,表達了作者對唐朝皇帝圣明英武的贊美之情,并通過對皇帝和賢才的描繪展現了唐朝文治武功兼備的盛世景象。同時,詩中也通過對國朝良史的贊頌,強調了歷史學問的重要性。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句子表達了作者對唐朝盛世的羨慕和對圣明君王的崇敬,通過描寫皇帝和賢士的互動以及對文學和歷史學問的推崇,展示了唐代文化繁榮和社會穩定的景象。
“文成貴說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shèng zhì sòng zhāng shuō shàng jí xián xué shì cì yàn dé zī zì
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得茲字
sù sù jīn diàn lǐ, zhāo xián gù zài zī.
肅肅金殿里,招賢固在茲。
qiāng qiāng shí qú nèi, xù bài yì tóng shí.
鏘鏘石渠內,序拜亦同時。
yàn xī huān tán dào, wén chéng guì shuō shī.
宴錫歡談道,文成貴說詩。
yòng rú jīn zuò xiāng, dūn xué jiù wèi shī.
用儒今作相,敦學舊為師。
xià jì tiān guāng jìn, zhōng lái dì wò zī.
下際天光近,中來帝渥滋。
guó cháo liáng shǐ zài, néng shì rì lùn sī.
國朝良史載,能事日論思。
“文成貴說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