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筵紅蘚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拂筵紅蘚上”全詩
青靄遠相接,白云來復還。
拂筵紅蘚上,開幔綠條間。
物應春偏好,情忘趣轉閑。
憲臣饒美度,聯事惜徂顏。
有酒空盈酌,高車不可攀。
分類:
作者簡介(蘇颋)
蘇颋(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仆射蘇瑰之子。蘇颋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后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颋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并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后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颋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謚文憲。
《閑園即事寄韋侍郎》蘇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閑園即事寄韋侍郎》是唐代蘇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結廬東城下,直望江南山。
青靄遠相接,白云來復還。
拂筵紅蘚上,開幔綠條間。
物應春偏好,情忘趣轉閑。
憲臣饒美度,聯事惜徂顏。
有酒空盈酌,高車不可攀。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颋結廬于東城下,憑借眺望江南山的景色,感嘆大自然的美景和自己的閑情逸致。詩人通過描繪青靄與白云的變幻、拂過紅蘚的筵上和開放綠條幕間的景色,表達了春天對一切事物的偏愛,以及自己在這美景中忘卻了塵世的煩惱,心情轉為悠閑。蘇颋還提及憲臣的美貌,以及對于聯想和敬佩己逝人的感懷。最后,詩人表達了有酒卻沒有人共享的空虛感和對高車無法達到的遺憾。
賞析:
這首詩詞從自然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感受入手,以細膩的描寫表達了對春天景色的美好贊美和對自然的思考。通過描述景色和表達內心情感的結合,展示了詩人對于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感受。整首詩詞語言簡練優美,用字精準明快,抓住了春天景色的特點,充分展現了詩人對于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于閑適生活的向往。同時,詩人對美貌和逝去事物的留戀,以及對欲求和追逐的無奈,也增加了詩詞的層次和思考性。整體上,這首詩詞以婉約而含蓄的方式,傳達了詩人的閑適心情和對美好事物的感嘆,展示了唐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拂筵紅蘚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n yuán jí shì jì wéi shì láng
閑園即事寄韋侍郎
jié lú dōng chéng xià, zhí wàng jiāng nán shān.
結廬東城下,直望江南山。
qīng ǎi yuǎn xiāng jiē, bái yún lái fù huán.
青靄遠相接,白云來復還。
fú yán hóng xiǎn shàng, kāi màn lǜ tiáo jiān.
拂筵紅蘚上,開幔綠條間。
wù yīng chūn piān hǎo, qíng wàng qù zhuǎn xián.
物應春偏好,情忘趣轉閑。
xiàn chén ráo měi dù, lián shì xī cú yán.
憲臣饒美度,聯事惜徂顏。
yǒu jiǔ kōng yíng zhuó, gāo chē bù kě pān.
有酒空盈酌,高車不可攀。
“拂筵紅蘚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