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凌云勢萬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地凌云勢萬端”全詩
堪笑巴民不厭足,更嫌山少畫山看。
分類:
作者簡介(王周)
王周,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進士(《乾道四明圖經》卷一二)。乾興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無錫縣。仁宗寶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員外郎知無錫縣(《咸淳毗陵志》卷一○)。慶歷中知明州(《實慶四明志》卷一)。又嘗知撫州(清光緒《撫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歸荊南(《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卷八《送光祿王卿周致仕歸荊南》)。
《巫山公署壁有無名氏戲書二韻(施州路一百八盤)》王周 翻譯、賞析和詩意
《巫山公署壁有無名氏戲書二韻(施州路一百八盤)》詩意及賞析:
施州路一百八盤,指的是唐代時期的一條盤山公路。該詩描繪了巫山公署壁上的一副沒有作者署名的戲曲圖畫,并表達了對這副圖畫的贊美和思考。
詩中描述了這幅畫作的具體景象:山路蜿蜒曲折,直通南陵,山勢峻峭,宛如凌云之勢,給人一種雄偉壯觀的感覺。
作者在詩中提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巴人的胃口是無法滿足的,他們永遠都嫌山路太少,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探險欲望。這個描寫用來形容人們對于美的追求永遠不會滿足的心態。
最后一句“更嫌山少畫山看”則是對這幅壁畫中只有山而沒有其他元素的思考。它將山的景色與寫實繪畫相對比,含有批評意味,認為畫家應該更加注重完整的表達。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山勢的峻峭和巴人的好奇心,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贊美,同時也探討了藝術創作中的思考與追求。作者以簡潔的詞句,刻畫出了清新淡雅的畫面,引發了讀者對自然和藝術的思考和贊嘆。
“平地凌云勢萬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ū shān gōng shǔ bì yǒu wú míng shì xì shū èr yùn shī zhōu lù yī bǎi bā pán
巫山公署壁有無名氏戲書二韻(施州路一百八盤)
nán líng zhí shàng lù pán pán, píng dì líng yún shì wàn duān.
南陵直上路盤盤,平地凌云勢萬端。
kān xiào bā mín bù yàn zú, gèng xián shān shǎo huà shān kàn.
堪笑巴民不厭足,更嫌山少畫山看。
“平地凌云勢萬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