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與鷸相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與鷸相持”全詩
寧同蚌頑惡,但與鷸相持。
——段成式
雖因雀變化,不逐月虧盈。
縱有天中匠,神工詎可成。
——張希復
分類:
作者簡介(段成式)
段成式(803-863),字柯古。晚唐鄒平人,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約生于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鄒平郡公,工詩,有文名。在詩壇上,他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段成式信佛讀經,飲酒賦詩唱和,以解其憂,詩中多流露出超脫世俗的消極情緒。
《游長安諸寺聯句·靖恭坊大興善寺·蛤像聯二十字絕句》段成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長安諸寺聯句·靖恭坊大興善寺·蛤像聯二十字絕句》是唐代文學家段成式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相好全如梵,端倪只為隋。寧同蚌頑惡,但與鷸相持。
這是第一聯的詩句。意思是說蛤像與佛像一樣美好,但只有從隋代開始才流行。它和蚌殼一樣頑固,只是和鷸相持爭斗。
雖因雀變化,不逐月虧盈。縱有天中匠,神工詎可成。
這是第二聯的詩句,由唐代文學家張希復創作。意思是說蚌雖然因為雀變(即暗指蚌生珍珠的過程)而發生變化,但并不按照月份逐漸損耗。即使有上天的工匠,也不能創造出這種神奇的自然景觀。
整首詩通過對蛤像與佛像的對比,表達了盡管世事在變遷,但自然界的美妙和神奇是無法通過人工創造的。詩中使用了蛤殼和蚌殼作比喻,同時以隱喻的方式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并突出了自然界的獨特性和無法被人類超越的美麗和奧妙。這首詩描繪了自然界的神奇之處,與人類的努力和智慧相對照,反映了唐代文人對自然與人類關系的思考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
“但與鷸相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cháng ān zhū sì lián jù jìng gōng fāng dà xīng shàn sì há xiàng lián èr shí zì jué jù
游長安諸寺聯句·靖恭坊大興善寺·蛤像聯二十字絕句
xiāng hǎo quán rú fàn, duān ní zhǐ wèi suí.
相好全如梵,端倪只為隋。
níng tóng bàng wán è, dàn yǔ yù xiāng chí.
寧同蚌頑惡,但與鷸相持。
duàn chéng shì
——段成式
suī yīn què biàn huà, bù zhú yuè kuī yíng.
雖因雀變化,不逐月虧盈。
zòng yǒu tiān zhōng jiàng, shén gōng jù kě chéng.
縱有天中匠,神工詎可成。
zhāng xī fù
——張希復
“但與鷸相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