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時九九如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開時九九如數”全詩
開時九九如數,見處雙雙頡頏。
分類:
作者簡介(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后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于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詠八十一顆》薛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八十一顆》是唐代詩人薛濤創作的一首詩歌。這首詩描繪了八十一顆明亮的星星,形象地比喻為丹霞朝日,或者像是合浦筼筜。詩中也提到這八十一顆星星開啟時就像九九如數,無一遺漏,而且無論在什么地方,都是雙雙頡頏。
詩句中的“色比丹霞朝日”表達了星星的明亮光芒,像是美麗的紅霞旭日一般。與此同時,“形如合浦筼筜”形容了星星的形狀,像是漂亮的珍珠或玉石串成的項鏈。
詩中提到這八十一顆星星開啟的時候就像九九如數,意味著它們有規律地出現,沒有任何的遺漏。而且不論在任何地方,它們都是雙雙頡頏,一起閃爍,互相輝映。
整首詩以星星為中心,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和象征意義,描繪出了美麗閃耀的星空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贊美和敬畏之情。通過對自然界中微小而美好的事物的描繪,展示了薛濤對生活和自然的感悟,體現了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這首詩盡顯薛濤以奇特的意象融入感受和想象的風格,表達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
“開時九九如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bā shí yī kē
詠八十一顆
sè bǐ dān xiá cháo rì, xíng rú hé pǔ yún dāng.
色比丹霞朝日,形如合浦筼筜.
kāi shí jiǔ jiǔ rú shù, jiàn chù shuāng shuāng xié háng.
開時九九如數,見處雙雙頡頏。
“開時九九如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