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壓西川四十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壯壓西川四十州”全詩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分類:
作者簡介(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后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于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籌邊樓》薛濤 翻譯、賞析和詩意
籌邊樓
平臨云鳥八窗秋,
壯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
最高層處見邊頭。
中文譯文:
屹立在云中的樓臺,
望著天空中編織的鳥群,感受到了深秋的涼意。
巍峨的山脈壓迫著西川四十個州,
將壯麗的景色展現在眼前。
諸位將領們,不要貪圖羌族的馬匹,
只有登上最高的樓層,才能看見邊疆的風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座位于云端的籌邊樓臺的景象。樓臺巍峨高聳,從樓中可以俯瞰云間飛翔的鳥群,感受到秋天的來臨。樓下的西川各州被巍峨的山脈所壓迫,形成壯麗的景色。作者告誡諸將,不能因為貪圖羌族的馬匹而忘記了身為軍人的職責。只有登上樓頂,才能看到邊疆的局勢和真實情況。
這首詩在形象描寫上頗為生動,通過對樓臺、云鳥、山脈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邊城險要、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作者也通過樓臺的高度和視角,表達了對邊疆形勢的關注和對將領的警示。整首詩意深遠,富有哲理,向人們傳達了一個務實、務實的態度。
“壯壓西川四十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biān lóu
籌邊樓
píng lín yún niǎo bā chuāng qiū, zhuàng yā xī chuān sì shí zhōu.
平臨云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
zhū jiàng mò tān qiāng zú mǎ, zuì gāo céng chù jiàn biān tóu.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壯壓西川四十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