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攀桂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須攀桂樹”全詩
賞洽袁公地,情披樂令天。
促席鸞觴滿,當爐獸炭然。
何須攀桂樹,逢此自留連。
分類:
作者簡介(駱賓王)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冬日宴》駱賓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日宴》
二三物外友,一百杖頭錢。
賞洽袁公地,情披樂令天。
促席鸞觴滿,當爐獸炭然。
何須攀桂樹,逢此自留連。
中文譯文:
朋友們來自千里之外,共同享受這冬日的宴會。
以一百錢為禮物,賞賜袁公的領地,心情沉浸在快樂的天地里。
宴席上的杯盤餐滿,當堂爐火溫暖如獸那樣。
在這樣美好的時刻,何需攀桂樹,因為遇到這樣的福澤,自然樂不思蜀。
詩意:
《冬日宴》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作品,通過描繪冬日盛宴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于友誼、歡樂和自在生活的渴望和贊美。詩中朋友的來到和親切待客的氛圍,展現了友誼的珍貴和至高無上的價值。詩中提到的賞賜袁公的領地,象征著世俗的財富與榮譽,然而真正讓人心滿意足的是在歡宴之中的情感交融和快樂的氛圍。詩人以飲宴之樂來流露出對于生活的真摯熱愛,并借此呼吁讀者不必追求名利,而是以真誠的友誼和快樂作為生活的真正追求。
賞析:
《冬日宴》通過描繪一番詩情畫意的冬日盛宴,讓讀者感受到溫暖、歡愉和真摯的友誼。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描寫,如二三物外友、一百杖頭錢、賞洽袁公地等,將情感與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時,詩中也以對比的手法,突出了友誼和歡樂的珍貴,使人們明白財富和名利對于真正的幸福與快樂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后兩句詩“何須攀桂樹,逢此自留連”,表達了對于這段美好時刻的珍惜與留戀,呼喚人們在友誼和歡樂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和形象,表達出作者對于友誼和自在生活的追求和贊美,給人以溫暖和慰藉。
“何須攀桂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rì yàn
冬日宴
èr sān wù wài yǒu, yī bǎi zhàng tóu qián.
二三物外友,一百杖頭錢。
shǎng qià yuán gōng dì, qíng pī lè lìng tiān.
賞洽袁公地,情披樂令天。
cù xí luán shāng mǎn, dāng lú shòu tàn rán.
促席鸞觴滿,當爐獸炭然。
hé xū pān guì shù, féng cǐ zì liú lián.
何須攀桂樹,逢此自留連。
“何須攀桂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