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黃俱笑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分黃俱笑日”全詩
分黃俱笑日,含翠共搖風。
碎影涵流動,浮香隔岸通。
金翹徒可泛,玉斝竟誰同。
分類:
作者簡介(駱賓王)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菊》駱賓王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菊
擢秀三秋晚,開芳十步中。
分黃俱笑日,含翠共搖風。
碎影涵流動,浮香隔岸通。
金翹徒可泛,玉斝竟誰同。
中文譯文:
秋天的清晨,與淄川的毛司馬共同欣賞秋日的菊花。
花朵傲立于三秋的尾巴,迎接著來訪者的十步之內。
菊花的黃色綻放,漫天歡笑的陽光將它們照耀得燦爛;花朵翠綠相伴,隨風搖擺著共同舞動。
碎影在涵水中流動,飄散的香氣穿過河岸傳達到遠處。
金色的女菊花虛榮地自吹自擂,不過歷盡風雨。而玉色的男菊花終究與誰為伴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天的菊花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菊花的喜愛和贊美。詩中通過描繪花朵的色彩和形態,以及與太陽、風和水的互動,刻畫出了菊花的美麗和生命力。從“擢秀三秋晚”到“開芳十步中”,使人感受到秋菊在季節的變遷中逐漸綻放的壯麗景象。“分黃俱笑日,含翠共搖風”表明了菊花的亮麗色彩和優雅姿態。詩中的“碎影涵流動,浮香隔岸通”將菊花的形象與流動的水和飄散的香氣巧妙地聯系在一起,形象地描繪出菊花的優雅和芬芳。最后兩句“金翹徒可泛,玉斝竟誰同”通過描寫花朵的男女色彩和詢問誰是它的伴侶,表達了對菊花的思考和疑問,也帶給讀者一種思索的余韻。
整首詩以其簡練的詞語、鮮明的形象和獨特的意境,展現了駱賓王嫻熟的寫作技巧和深厚的藝術造詣。通過描繪菊花的美麗,詩人傳達出秋天的柔美和堅強,以及人對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贊美和思考。這首詩讓讀者感受到了秋菊的高潔和美麗,也引發了對人生和愛情的思考。
“分黃俱笑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chén tóng zī chuān máo sī mǎ qiū jiǔ yǒng qiū jú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菊
zhuó xiù sān qiū wǎn, kāi fāng shí bù zhōng.
擢秀三秋晚,開芳十步中。
fēn huáng jù xiào rì, hán cuì gòng yáo fēng.
分黃俱笑日,含翠共搖風。
suì yǐng hán liú dòng, fú xiāng gé àn tōng.
碎影涵流動,浮香隔岸通。
jīn qiào tú kě fàn, yù jiǎ jìng shuí tóng.
金翹徒可泛,玉斝竟誰同。
“分黃俱笑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