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望持經振錫住神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終望持經振錫住神州”全詩
赤縣遠,丹思抽。
鷲嶺寒風駛,龍河激水流。
既喜朝聞日復日,不覺頹年秋更秋。
已畢耆山本愿城難遇,終望持經振錫住神州。
分類:
作者簡介(義凈)

(635~713)唐代譯經僧。河北涿縣人,一說齊州(山東歷城)人,俗姓張。字文明。幼年出家,天性穎慧,遍訪名德,博覽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顯、玄奘之西游,二十歲受具足戒。于咸亨二年(671)經由廣州,取道海路,經室利弗逝(蘇門答臘巴鄰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禮鷲峰、雞足山、鹿野苑、祇園精舍等佛教圣跡后,往那爛陀寺勤學十年,后又至蘇門答臘游學七年。歷游三十余國,返國時,攜梵本經論約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陽,武后親至上東門外迎接,敕住佛授記寺。其后參與華嚴經之新譯,與戒律、唯識、密教等書籍之漢譯工作。自圣歷二年(699)迄景云二年(711),歷時十二年,譯出五十六部,共二三○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傳有部毗奈耶等之諸律大多出自其手,與鳩摩羅什、真諦、玄奘等共稱四大譯經家。師于譯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學,盛傳京洛。著有南海寄歸內法傳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并首傳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備載印度南海諸國僧人之生活、風俗、習慣等,系了解當時印度之重要資料。先天二年正月入寂,世壽七十九。建塔于洛陽龍門。
《在西國懷王舍城(一三五七九言)》義凈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在西國懷王舍城(一三五七九言)》是唐代僧人義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分析:
中文譯文:
我的心思遠離赤縣,思念之情如鮮紅的彩絲拽扯著。鷲嶺上的寒風猛吹,龍河中的水流湍急。雖然喜歡在晨曦中聽到日夜的交替,但我不覺得年華的衰老已經過去了一個秋季。這座滅佛山的本愿寺我已經畢業了,但仍然希望執持佛經,并在神州大地上傳播。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喻旅行途中的愁思,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過去的思念之情。他離開了赤縣,遠離家鄉,思念之情如紅線般牽扯著他。他描述了他所經歷的景色,鷲嶺上的寒風刺骨,龍河中的水流湍急。然而,盡管他喜歡在早晨聽到日夜交替,但他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似乎秋季的到來并沒有給他帶來衰老的感覺。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心愿和希望。他已經畢業離開了滅佛山的本愿寺,但仍然希望繼續執持佛經,并在神州大地上傳播佛法。這體現了詩人對佛教的信仰和對弘揚佛法的責任感。
總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思念之情和對佛法的熱忱。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內心情感,詩人使讀者感受到了他的孤獨和對家鄉的思念,同時也展現了他對佛教事業的執著追求。
“終望持經振錫住神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xī guó huái wáng shè chéng yī sān wǔ qī jiǔ yán
在西國懷王舍城(一三五七九言)
yóu, chóu.
游,愁。
chì xiàn yuǎn, dān sī chōu.
赤縣遠,丹思抽。
jiù lǐng hán fēng shǐ, lóng hé jī shuǐ liú.
鷲嶺寒風駛,龍河激水流。
jì xǐ cháo wén rì fù rì, bù jué tuí nián qiū gèng qiū.
既喜朝聞日復日,不覺頹年秋更秋。
yǐ bì qí shān běn yuàn chéng nán yù, zhōng wàng chí jīng zhèn xī zhù shén zhōu.
已畢耆山本愿城難遇,終望持經振錫住神州。
“終望持經振錫住神州”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