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之數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行之數萬”全詩
那教六尺影,獨步五天陲。
上將可陵師,匹士志難移。
如論惜短命,何得滿長祇.
分類:
作者簡介(義凈)

(635~713)唐代譯經僧。河北涿縣人,一說齊州(山東歷城)人,俗姓張。字文明。幼年出家,天性穎慧,遍訪名德,博覽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顯、玄奘之西游,二十歲受具足戒。于咸亨二年(671)經由廣州,取道海路,經室利弗逝(蘇門答臘巴鄰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禮鷲峰、雞足山、鹿野苑、祇園精舍等佛教圣跡后,往那爛陀寺勤學十年,后又至蘇門答臘游學七年。歷游三十余國,返國時,攜梵本經論約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陽,武后親至上東門外迎接,敕住佛授記寺。其后參與華嚴經之新譯,與戒律、唯識、密教等書籍之漢譯工作。自圣歷二年(699)迄景云二年(711),歷時十二年,譯出五十六部,共二三○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傳有部毗奈耶等之諸律大多出自其手,與鳩摩羅什、真諦、玄奘等共稱四大譯經家。師于譯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學,盛傳京洛。著有南海寄歸內法傳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并首傳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備載印度南海諸國僧人之生活、風俗、習慣等,系了解當時印度之重要資料。先天二年正月入寂,世壽七十九。建塔于洛陽龍門。
《余以咸亨元年在西京尋聽于時與并部處一法師…聊題兩絕》義凈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余以咸亨元年在西京尋聽于時與并部處一法師…聊題兩絕》是唐代僧人義凈所作。以下是對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行走了幾萬里,愁緒交纏百重思。
難道要把六尺身影,孤獨地跨越五天陲。
上將也許可以陵師,普通人卻難以移變志。
如果討論短暫的生命,又如何得到永恒長壽的祈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作者義凈在唐代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在西京尋訪時所寫。詩中表達了作者心境的反思和思考。
詩中的“我行走了幾萬里”表示作者對人生的歷程和旅途。愁緒百重思描繪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憂慮。通過描繪“六尺身影”和“五天陲”,可以理解為作者戰勝困難、超越痛苦的決心和毅力。上將可以陵師,表達了追求卓越的意愿,而普通人則難以改變自己的志向和命運。
最后兩句扣題,討論了生命的短暫和人們對長壽的追求。作者在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并質疑是否有可能實現永恒的愿望。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內心的迷茫、痛苦和思索,對人生、命運和心靈的探索有著深刻的思考。同時,詩中所表達的艱辛和追求也凸顯了唐代人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努力。
“我行之數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yǐ xián hēng yuán nián zài xī jīng xún tīng yú shí yǔ bìng bù chù yī fǎ shī liáo tí liǎng jué
余以咸亨元年在西京尋聽于時與并部處一法師…聊題兩絕
wǒ xíng zhī shù wàn, chóu xù bǎi zhòng sī.
我行之數萬,愁緒百重思。
nà jiào liù chǐ yǐng, dú bù wǔ tiān chuí.
那教六尺影,獨步五天陲。
shàng jiàng kě líng shī, pǐ shì zhì nán yí.
上將可陵師,匹士志難移。
rú lùn xī duǎn mìng, hé dé mǎn zhǎng qí.
如論惜短命,何得滿長祇.
“我行之數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