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謳入聽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樵謳入聽喧”全詩
通波連馬頰,迸水急龍門。
照日榮光凈,驚風瑞浪翻。
棹唱臨風斷,樵謳入聽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霧繁。
誰堪逝川上,日暮不歸魂。
分類:
作者簡介(駱賓王)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晚渡黃河》駱賓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渡黃河
千里尋歸路,一葦亂平源。
通波連馬頰,迸水急龍門。
照日榮光凈,驚風瑞浪翻。
棹唱臨風斷,樵謳入聽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霧繁。
誰堪逝川上,日暮不歸魂。
中文譯文:
黃河晚上渡過河
千里的歸路很遠,一根葦草亂在平原上。
沖擊著波浪連著馬嘴,水擊破龍門急流沖。
照射太陽的光彩純凈而明亮,驚起風浪如瑞獸翻騰。
篙櫓揮舞如在臨風中折斷,伐木工人的歌聲入耳喧囂。
河岸猶如秋霞落下,湖水深處夜霧繁多。
誰能承受逝去的河川上,日暮而不歸的靈魂?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黃河渡口的景象,具有濃厚的夕陽風情。詩中通過描寫黃河的波濤洶涌和起伏的景觀,表達了人生的歸途漫長艱辛;同時通過描繪夕陽的光輝和金色般閃耀的河面,表達了對美好歸宿的希望與追求。全詩通過構思豐富的細節描寫,以及獨特的詩句抒發了對于遺世獨立、尋求內心歸宿的情感。
賞析:
詩人通過對黃河晚上渡河場景的描寫,展示了清晰的畫面感。從第一聯到第二聯,描繪了波浪擊打馬嘴和水擊破龍門的壯觀情景,給人一種犁波的視覺沖擊力。通過描繪太陽照射下的水面和風浪的瑞獸般翻騰,使詩中漸漸透露出一種豪放與宏偉的氣息。隨后在第三聯和第四聯,詩人把目光轉向了船員和河岸上的樵夫,描寫了行船和樵夫歌唱的場景,給人以生氣勃勃和熱鬧的感覺。最后,從第五聯到最后一聯詩人把目光轉向了以秋霞和夜霧豐富的河岸和湖面,揭示出一種迷離和幽深的氣息,同時也揭示出人生歸途的凄美和尋求內心歸宿的悲涼。整首詩通過對細節的描寫,既生動地描繪了黃河晚上渡河的場景,也抒發出詩人對于人生歸宿的追求和對逝去的歲月的思考。
“樵謳入聽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dù huáng hé
晚渡黃河
qiān lǐ xún guī lù, yī wěi luàn píng yuán.
千里尋歸路,一葦亂平源。
tōng bō lián mǎ jiá, bèng shuǐ jí lóng mén.
通波連馬頰,迸水急龍門。
zhào rì róng guāng jìng, jīng fēng ruì làng fān.
照日榮光凈,驚風瑞浪翻。
zhào chàng lín fēng duàn, qiáo ōu rù tīng xuān.
棹唱臨風斷,樵謳入聽喧。
àn jiǒng qiū xiá luò, tán shēn xī wù fán.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霧繁。
shuí kān shì chuān shàng, rì mù bù guī hún.
誰堪逝川上,日暮不歸魂。
“樵謳入聽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