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嘆戎麾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嘆戎麾遠”全詩
云疑上苑葉,雪似御溝花。
行嘆戎麾遠,坐憐衣帶賒。
交河浮絕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
寧知心斷絕,夜夜泣胡笳。
作者簡介(駱賓王)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晚度天山有懷京邑鑒賞
首聯“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華”意為:忽然登上了天山,向南遠眺,心緒愁悶,不由想起京城中那美麗的自然景色。“忽”字形象、生動,由于天山高峻,往上攀爬時感到遙如登天,到達山頂時,眼前景色一下子開闊起來,有豁然開朗之感。可惜瞬間的驚異、喜悅之余,詩人又陷入了對京城的思念。開宗明義,直指題目。
次聯“云疑上苑葉,雪似御溝花”意為:天山上云層舒展,讓人疑心是上林苑中濃密的樹葉,那飄揚的雪花恰似長安護城河中隨波蕩漾的落花。此二句緊扣“想物華”三字,馳騁想象,筆墨跌宕。
三聯“行嘆戎麾遠,坐憐衣帶賒”意為:行軍途中常常慨嘆軍營離京城十分遙遠,因為嘆息、憂慮,我的衣帶都變得松弛不少。行軍辛苦,憂思邊人,以致形容枯槁。
四聯“交河浮絕塞,弱水浸流沙”意為:交河水流向遠處,消失在荒僻的塞外,弱水里浸著流動的細沙。如此悲壯、凄涼的絕域景象與詩人記憶中京城的車水馬龍、花團錦簇之景差別巨大,難怪詩人又“嘆”又“憐”,以致“衣帶賒”了。
五聯“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意為: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樣漂泊不定,遙想離任滿交接回歸的日子還長著呢。這是詩人對從戎在外,生活起伏,不知何時可以結束的憂傷、惆悵,用典巧妙,讓人覺得漂泊之人的凄涼境遇古今都是一樣的。
末聯“寧知心斷絕,夜夜泣胡笳”意為:這種生活令人心思斷絕,每當夜里聽到那悲涼的胡笳之音,禁不住潸然淚下。詩人在歷數自己一路轉徙的生活之后,悲哀、傷感之情終于不可抑制,隨著淚水噴涌而出。那般痛徹心扉的悲愴之情隨著胡笳之音縈繞在讀者心頭,余韻悠遠。
詩人對懷想中的京城的描寫僅是浮光掠影似的凌空一筆,而且還是由眼前冷漠、凄寒之景聯想而生,其他的筆墨都重重涂抹在對絕域之地的迷茫、蒼涼之景的描繪上。這凌空一筆恰如黑暗中的一道閃電,令人更加感到黑暗的恐怖,但正是這一閃給人無窮的希望和勇氣,也正是這一點光亮激勵著詩人繼續努力向前,立功異域,榮歸故里。
“行嘆戎麾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dù tiān shān yǒu huái jīng yì
晚度天山有懷京邑
hū shàng tiān shān lù, yī rán xiǎng wù huá.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華。
yún yí shàng yuàn yè, xuě shì yù gōu huā.
云疑上苑葉,雪似御溝花。
xíng tàn róng huī yuǎn, zuò lián yī dài shē.
行嘆戎麾遠,坐憐衣帶賒。
jiāo hé fú jué sāi, ruò shuǐ jìn liú shā.
交河浮絕塞,弱水浸流沙。
lǚ sī tú piào gěng, guī qī wèi jí guā.
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
níng zhī xīn duàn jué, yè yè qì hú jiā.
寧知心斷絕,夜夜泣胡笳。
“行嘆戎麾遠”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