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浮空似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光浮空似粉”全詩
光浮空似粉,影散不成眉。
孤枕應驚夢,寒林正入帷。
情知兩處望,莫怨獨相思。
分類:
作者簡介(皎然)

皎然,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于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和閻士和望池月答人》皎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閻士和望池月答人》是唐代詩人皎然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幅月夜中池塘邊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懷念和寂寞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片刻之間,月亮忽然映照在池塘上,使我回憶起宴會上的美麗夜晚。月光在水面上漂浮,仿佛灑落的粉末;月影卻無法凝聚成蛾眉的形狀。孤獨的我應該會受到驚夢的困擾,此時正是寒林漸漸覆蓋在帷幕之上。我知道兩地都有人仰望著同一輪月亮,不要怨恨我獨自相思。
詩意:
詩中通過描繪月亮映照在池塘上的情景,寄托了詩人對過去的美好時光的回憶。月亮的光芒像粉末一樣漂浮在水面上,但卻無法凝聚成蛾眉,表達了詩人的寂寞和不安的內心感受。詩人想到自己孤獨的枕頭上應該會有驚夢,此時正是寒冷的林木即將被帷幕覆蓋,象征著孤獨和寂寞的困擾。雖然自己獨自相思,但詩人意識到在另一個地方也有人同樣仰望著這一輪月亮,因此呼吁不要怨恨自己的孤獨。
賞析:
皎然以簡潔而深入的詞句,描繪了一幅月夜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思念和寂寞的情感。詩人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把月光比作灑落的粉末,表達出月亮的明亮和柔和。而月光無法凝聚成蛾眉,恰好表現了詩人內心的不安和思念的情感。全詩寥寥數語,卻能表達出詩人心靈的微妙變化,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詩人以寂寞的自言自語的方式,抒發了自己深沉的思念之情,使讀者能夠感同身受。整首詩以寓意深遠、抒發真情為特點,表現了唐代詩歌的藝術魅力。
“光浮空似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án shì hé wàng chí yuè dá rén
和閻士和望池月答人
piàn yuè hū lín chí, shuāng é yì huà shí.
片月忽臨池,雙蛾憶畫時。
guāng fú kōng shì fěn, yǐng sàn bù chéng méi.
光浮空似粉,影散不成眉。
gū zhěn yīng jīng mèng, hán lín zhèng rù wéi.
孤枕應驚夢,寒林正入帷。
qíng zhī liǎng chù wàng, mò yuàn dú xiāng sī.
情知兩處望,莫怨獨相思。
“光浮空似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二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