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凌白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山凌白云”全詩
人天霽后見,猿鳥定中聞。
真界隱青壁,春山凌白云。
今朝石門會,千古仰斯文。
分類:
作者簡介(皎然)

皎然,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于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奉同盧使君幼平游精舍寺》皎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同盧使君幼平游精舍寺》詩意是作者皎然奉同盧使君之命,年幼時游覽精舍寺廟之景,觸動靈感,寫下了這首詩。
詩文的中文譯文如下:
影剎西方在,虛空翠色分。
人天霽后見,猿鳥定中聞。
真界隱青壁,春山凌白云。
今朝石門會,千古仰斯文。
詩意:
詩中描述了作者在幼年時游覽精舍寺廟時的景色和感受。首先,作者描繪了寺廟的景色,稱其為“影剎西方在”,暗指寺廟是連接人間與西方凈土的一座橋梁。接著,作者描繪了寺廟中虛空的翠色,令人心曠神怡。天氣晴朗之后,人們可以看到天與地相接的景象,同時猿猴和鳥鳴也靜靜地交織在其中。
接著,詩人提到了真界,也就是佛教認為存在的另一個世界,它隱藏在青山的壁障之后,如同春山凌白云一般。最后,作者提到自己今天有幸能夠再次來到石門,參觀這座精舍寺廟,仰慕著這座寺廟的文化,感慨萬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年幼時游覽精舍寺廟時的景觀和感受。通過對寺廟的描繪,通過色彩、聲音和山景等元素的運用來傳達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詩歌語言簡練,清爽自然,雖然只有短短六句,卻把作者對寺廟的景象和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整首詩以寺廟景物為載體,寄托了作者對佛教文化的追求和敬仰之情。
“春山凌白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tóng lú shǐ jūn yòu píng yóu jīng shè sì
奉同盧使君幼平游精舍寺
yǐng shā xī fāng zài, xū kōng cuì sè fēn.
影剎西方在,虛空翠色分。
rén tiān jì hòu jiàn, yuán niǎo dìng zhōng wén.
人天霽后見,猿鳥定中聞。
zhēn jiè yǐn qīng bì, chūn shān líng bái yún.
真界隱青壁,春山凌白云。
jīn zhāo shí mén huì, qiān gǔ yǎng sī wén.
今朝石門會,千古仰斯文。
“春山凌白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