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僧貌古還名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西僧貌古還名月”全詩
清朝掃石行道歸,林下眠禪看松雪。
作者簡介(皎然)

皎然,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于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寄題云門寺梵月無側房(時人相傳是寶月道人后身也)》皎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題云門寺梵月無側房
越山千萬云門絕,
西僧貌古還名月。
清朝掃石行道歸,
林下眠禪看松雪。
譯文:
寄題云門寺梵月無側房
越過千萬座山,云門一道不復有,
西方的僧人莊重古雅,被譽為明亮的月亮。
在清晨,他掃清庭院的石子,行走在歸途中,
倒下在林間的禪坐,靜靜地觀看松樹上的雪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僧人在云門寺的生活場景。詩人通過寫山川云門的壯麗景色以及西方僧人的門第古雅之貌,展示了云門寺的特點。詩人通過寫清晨僧人掃石行道歸的情景,描繪了僧人樸素而清靜的生活態度。最后,詩人以眠禪觀松雪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禪宗修行的推崇,以及他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寧靜與美好。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清晰的畫面展示了云門寺的美景和僧人的寧靜生活。詩人通過寫“越山千萬云門絕”的景色,展示了云門寺在山川之間的孤傲;通過寫“西僧貌古還名月”的形象,展示了僧人的莊重與古雅。詩人運用清晨掃石、行道歸的情景,表現了僧人的樸素生活態度。最后,詩人描寫僧人倒下在林下禪坐,觀看松樹上的雪花,表達了詩人對禪宗修行的推崇和他在自然中找到的心靈的寧靜與美好。
整體上,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描繪景色、人物和動作,展示了云門寺的美景和僧人的生活,傳遞出深邃的禪修意境。詩人通過對自然與人文的描繪,表達了對寧靜、美好和修行的向往。
“西僧貌古還名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yún mén sì fàn yuè wú cè fáng shí rén xiāng chuán shì bǎo yuè dào rén hòu shēn yě
寄題云門寺梵月無側房(時人相傳是寶月道人后身也)
yuè shān qiān wàn yún mén jué, xī sēng mào gǔ hái míng yuè.
越山千萬云門絕,西僧貌古還名月。
qīng cháo sǎo shí háng dào guī, lín xià mián chán kàn sōng xuě.
清朝掃石行道歸,林下眠禪看松雪。
“西僧貌古還名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