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和虛籟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細和虛籟盡”全詩
細和虛籟盡,疏繞懸泉發。
在夜吟更長,停空韻難絕。
幽僧悟深定,歸客忘遠別。
寂歷無性中,真聲何起滅。
分類:
作者簡介(皎然)

皎然,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于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妙喜寺逵公院賦得夜磬送呂評事》皎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妙喜寺逵公院賦得夜磬送呂評事》的中文譯文如下:
一磬寒山至,
一磬清心生。
細微的和聲,
散發在空氣中。
在夜晚沉思,
停滯的音韻難以終結。
幽僧覺悟至深,
離別的客人忘懷遠方。
寂靜中無形無相,
真實的聲音何其有限。
這首詩描寫了作者聽到夜晚磬聲的情景。磬聲寒山到來,使人的心靈變得更加清凈。細微的和聲在空氣中蕩漾,仿佛是懸掛的泉水。在夜晚沉思時,停滯的音韻難以終結。幽僧們覺悟至深,將離別的客人遺忘在遠方。寂靜中沒有形象、沒有相像,真實的聲音是如此有限。
這首詩意蘊含了詩人對于磬聲的音樂美和心靈的凈化之美的贊美。磬聲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和平靜,仿佛是寒山的到來。詩人將磬聲比喻為懸掛的泉水,顯示出磬聲的細膩和美妙。在夜晚沉思時,音韻停滯,情感無法終結,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復雜情感和無法言說的思緒。幽僧們覺悟至深,能夠忘懷離別的客人,象征著他們對于塵世的超脫和心靈的安寧。寂靜中沒有形像,真實的聲音是有限的,表達了詩人對于真實和虛幻的思考,以及對于聲音無法完全表達內心世界的感受。
這首詩賞析了音樂之美和心靈的寧靜之美。通過對磬聲的描寫,使讀者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和心靈的凈化。本詩描寫了作者在夜晚聽到磬聲時的情緒和內心體驗,通過音樂、寧靜和禪定等元素,表達了作者對于心靈世界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詩以意境優美、表達精煉為特點,給人以清凈的感受,體現了唐代詩歌的藝術風格。
“細和虛籟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iào xǐ sì kuí gōng yuàn fù dé yè qìng sòng lǚ píng shì
妙喜寺逵公院賦得夜磬送呂評事
yī qìng hán shān zhì, níng xīn zhuǎn qīng yuè.
一磬寒山至,凝心轉清越。
xì hé xū lài jǐn, shū rào xuán quán fā.
細和虛籟盡,疏繞懸泉發。
zài yè yín gèng zhǎng, tíng kōng yùn nán jué.
在夜吟更長,停空韻難絕。
yōu sēng wù shēn dìng, guī kè wàng yuǎn bié.
幽僧悟深定,歸客忘遠別。
jì lì wú xìng zhōng, zhēn shēng hé qǐ miè.
寂歷無性中,真聲何起滅。
“細和虛籟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