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堪賦七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堪賦七哀”全詩
殘月生秋水,悲風起故臺。
居人今已盡,棲鴿暝還來。
不到無生理,應堪賦七哀。
分類:
作者簡介(皎然)

皎然,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于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題馀不溪廢寺》皎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馀不溪廢寺》是唐代皎然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分析:
中文譯文:
武原離亂后,真界積塵埃。
殘月生秋水,悲風起故臺。
居人今已盡,棲鴿暝還來。
不到無生理,應堪賦七哀。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座廢棄的寺廟的景象,寺廟廢棄是由于戰亂造成的。詩中通過描寫殘月在秋水中的倒影和悲風吹拂下的故臺,表達了詩人的凄涼和哀傷之情。詩人在寺廟中看到了一個棲息的鴿子,它也使環境更顯寂寞。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廢寺的感慨,認為廢寺已經無人居住,但寺廟本身也體現了生命的律動,詩人應該好好抒寫這種凄涼和哀傷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凄涼的筆觸描繪了一座廢棄的寺廟,寓意人間離亂和世態炎涼。通過描寫殘月倒影和悲風吹拂下的故臺,詩人表達了對戰亂造成的荒廢景象的傷感。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廢寺的思考,認為雖然人已經離開,但寺廟本身仍然有一種生命的存在,詩人應該借此創作出悲傷的作品。整首詩在描繪廢棄景象的同時,也映射出了作者對社會的不滿和對亂世的思考。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是一首非常有震撼力的詩詞作品。
“應堪賦七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yú bù xī fèi sì
題馀不溪廢寺
wǔ yuán lí luàn hòu, zhēn jiè jī chén āi.
武原離亂后,真界積塵埃。
cán yuè shēng qiū shuǐ, bēi fēng qǐ gù tái.
殘月生秋水,悲風起故臺。
jū rén jīn yǐ jǐn, qī gē míng hái lái.
居人今已盡,棲鴿暝還來。
bú dào wú shēng lǐ, yīng kān fù qī āi.
不到無生理,應堪賦七哀。
“應堪賦七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