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物象皆能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般物象皆能鑒”全詩
萬般物象皆能鑒,一個人心不可明。
匣內乍開鸞鳳活,臺前高掛鬼神驚。
百年肝膽堪將比,只怕看頻素發生。
作者簡介(若虛)
若虛,南唐僧。隱廬山石室,李主累征不就。
《古鏡》若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鏡》
唐·若虛
軒后紅爐獨鑄成,
蘚痕磨落月輪呈。
萬般物象皆能鑒,
一個人心不可明。
匣內乍開鸞鳳活,
臺前高掛鬼神驚。
百年肝膽堪將比,
只怕看頻素發生。
中文譯文:
這面古鏡是在紅爐中鑄造出來的,
經過歲月的洗禮,上面的蘚跡已經磨損,呈現出月輪的樣子。
它能照出萬物的形象,但卻不能了解一個人的內心。
打開匣子,鸞鳳活了起來,
掛在梳妝臺前的鬼神也被驚動了。
經歷百年的風雨沙場,我肝膽相照,
只怕鏡子頻繁地見證悲歡離合。
詩意和賞析:
《古鏡》通過詩人對古鏡的描繪和自身經歷的對比,表達了一種對時間的思考與感慨。鏡子作為一面歷經滄桑的古物,鑲嵌在梳妝臺上,被詩人賦予了敏銳的觀察力,可以照見萬物的形象。然而,鏡子卻無法洞悉一個人內心的真實。這種暗諷著人性的對比,寓意著人心的復雜和隱藏。詩人通過鏡子,并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深刻描繪了人世間的虛妄和無常,并對人生的無常變化表示了憂慮。
詩中還描繪了鏡子和詩人自身的對比,詩人通過自稱“匣內乍開鸞鳳活,臺前高掛鬼神驚”,表達了自己經歷的歲月風雨,在百年的歷程中,他的肝膽相照,經歷了悲歡離合。這種經歷使他對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化多了一份憂慮與無奈。
整首詩運用了古鏡和詩人的自身經歷作為對比的手法,通過鏡子的形象描繪和自身經歷的反思,表達了對時間和人性的深切思考,展現了唐代詩人對人生和時光的獨特見解。
“萬般物象皆能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jìng
古鏡
xuān hòu hóng lú dú zhù chéng, xiǎn hén mó luò yuè lún chéng.
軒后紅爐獨鑄成,蘚痕磨落月輪呈。
wàn bān wù xiàng jiē néng jiàn,
萬般物象皆能鑒,
yí ge rén xīn bù kě míng.
一個人心不可明。
xiá nèi zhà kāi luán fèng huó, tái qián gāo guà guǐ shén jīng.
匣內乍開鸞鳳活,臺前高掛鬼神驚。
bǎi nián gān dǎn kān jiāng bǐ, zhǐ pà kàn pín sù fā shēng.
百年肝膽堪將比,只怕看頻素發生。
“萬般物象皆能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三十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