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波底色如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年波底色如玉”全詩
問湘神,云中君,不知何以交靈均。
我恐湘江之魚兮,死后盡為人。
曾食靈均之肉兮,個個為忠臣。
又想靈均之骨兮終不曲。
千年波底色如玉,誰能入水少取得,香沐函題貢上國。
貢上國,即全勝和璞懸璃,垂棘結綠。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讀離騷經》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湘江濱,湘江濱,
蘆葦搖曳波如銀。
最終呼喚湘君,
問問湘神,云中君,
不知如何交相靈敏。
我擔心湘江的魚兒們,
死后都會變成人類。
曾經品嘗過湘神的肉,
個個都成了忠臣。
想起湘神的骨骼,
始終不彎曲。
千年來,波水色如玉,
誰能下水,少取而得?
香沐函題,獻給貢上國。
貢上國,即全勝和璞懸璃,
垂棘結綠。
詩意和賞析:
這首唐詩表達了對湘江的懷念和對湘神的景仰之情。詩人通過描繪湘江濱的景色和提及湘神的故事,展現了湘江的美麗和湘神的偉大。詩中的湘江被賦予了人格化的形象,與湘神進行交流。詩人還表達了對湘江魚兒的關切,擔心它們會在死后變成人類,而彗星的忠誠與忠實則是相反的。
這首詩的情感深沉,言辭簡潔,句式平穩流暢。通過描寫湘江的特色和湘神的傳說,詩人將湘江與湘神融入了整個作品。詩人還通過對湘神的贊美,強調湘江之美的永恒性。整首詩以湘江和湘神為核心,展現了詩人的對湘江的熱愛和對湘神的崇敬之情。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于品質和忠誠的探討,使整首詩更加豐富和深入。
“千年波底色如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lí sāo jīng
讀離騷經
xiāng jiāng bīn, xiāng jiāng bīn, lán hóng zhǐ bái bō rú yín, zhōng xū yī qù hū xiāng jūn.
湘江濱,湘江濱,蘭紅芷白波如銀,終須一去呼湘君。
wèn xiāng shén, yún zhōng jūn, bù zhī hé yǐ jiāo líng jūn.
問湘神,云中君,不知何以交靈均。
wǒ kǒng xiāng jiāng zhī yú xī,
我恐湘江之魚兮,
sǐ hòu jǐn wéi rén.
死后盡為人。
céng shí líng jūn zhī ròu xī, gè gè wèi zhōng chén.
曾食靈均之肉兮,個個為忠臣。
yòu xiǎng líng jūn zhī gǔ xī zhōng bù qū.
又想靈均之骨兮終不曲。
qiān nián bō dǐ sè rú yù,
千年波底色如玉,
shuí néng rù shuǐ shǎo qǔ de, xiāng mù hán tí gòng shàng guó.
誰能入水少取得,香沐函題貢上國。
gòng shàng guó,
貢上國,
jí quán shèng hé pú xuán lí, chuí jí jié lǜ.
即全勝和璞懸璃,垂棘結綠。
“千年波底色如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