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地爐燒白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峰地爐燒白櫪”全詩
庭松流污相抵吃,霜絮重裘火無力。
孤峰地爐燒白櫪,龐眉道者應相憶。
倏忽維陽歲云暮,寂寥不覺成章句。
惟應將寄蕊珠宮,禪剎云深一來否。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寄高員外》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高員外》是唐代詩人貫休所作,描寫了嚴寒冬天的景象。該詩以冰雪和風寒為主題,通過描繪冷風刺骨、冰雪紛飛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孤寂無助的心情。
詩中描述了冰冷的風吹破了邊塞的帳篷,冰雪凝結在席子上。院子里的松樹沾滿了污垢,雪花飄落在沉重的衣袍上,火苗微弱無力。孤獨的山峰上燃燒的白色柴火,使作者回憶起了曾經交談的道士。時間過得很快,太陽漸漸落山,周圍一片寂靜,不知不覺中寫成了一首詩篇。
詩中隱含了一種思鄉之情,暗示了作者對故鄉和親友的思念之情。凝結的雪花也象征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凄涼。詩中給人以一種冷峭的感覺,境界高遠而凝重。
中文譯文:
冷冽蒼黃風似劈,
寒冰結滿瑤席。
院中松柏污相抵,
霜雪重裘火無力。
孤峰地爐燒白櫪,
龐眉道者應相憶。
時光匆匆變晚霞,
寂寞不覺成佳句。
只應將寄珍珠宮,
禪剎云深焉有否。
賞析:
《寄高員外》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寫冰雪和風寒,表達了孤寂無助的心情。詩中運用了寒冷的形容詞和名詞,如“冷冽蒼黃風”、“寒冰”、“污垢”等,細膩地描繪了冰天雪地中的凄涼景象。另外,作者還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如冷風與火無力的對比、山峰和道者的對比,增強了詩歌的冷峻感。
詩人通過抓住自然界中刺骨寒冷的景象,以及詩人自身的孤寂寒寞,來表達對故鄉和親友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人也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對人生流轉和時光匆匆的感慨。整首詩篇表達了一種凄涼而婉約的情懷,以及對禪宗的思索和追問。
總之,《寄高員外》通過描繪冰雪和風寒的景象,傳達了孤寂無助的心情,表達了對故鄉和親友的思念之情,同時也牽扯到對人生和時間流逝的思考。整首詩歌意境高遠,言簡意賅,給人以一種清冷而幽寂的感覺。
“孤峰地爐燒白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gāo yuán wài
寄高員外
lěng liè cāng huáng fēng shì pī, xuě gǔ bīng jīn mǎn yáo xí.
冷冽蒼黃風似劈,雪骨冰筋滿瑤席。
tíng sōng liú wū xiāng dǐ chī,
庭松流污相抵吃,
shuāng xù zhòng qiú huǒ wú lì.
霜絮重裘火無力。
gū fēng dì lú shāo bái lì, páng méi dào zhě yīng xiāng yì.
孤峰地爐燒白櫪,龐眉道者應相憶。
shū hū wéi yáng suì yún mù, jì liáo bù jué chéng zhāng jù.
倏忽維陽歲云暮,寂寥不覺成章句。
wéi yīng jiāng jì ruǐ zhū gōng,
惟應將寄蕊珠宮,
chán shā yún shēn yī lái fǒu.
禪剎云深一來否。
“孤峰地爐燒白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