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癡不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云癡不動”全詩
極目無人行,浪打取魚籠。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寒江上望》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寒江上望
貫休
荒岸燒未死,
白云癡不動。
極目無人行,
浪打取魚籠。
《寒江上望》是唐代詩人貫休的作品。這首詩以望景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
詩中描述了一條荒涼的江岸,仿佛被火燒過,但并未完全消滅。這種景象象征了作者的心境,可能經歷了一場災難、挫折,但他并沒有完全崩潰,還存留一些希望。
白云癡不動,揭示了作者的思緒停滯不前,沒有辦法自由地飛翔。白云本是自由自在的,但在荒涼的江岸上,它失去了自由,被困在了這片茫茫荒涼之中。這或許代表了作者心境的焦慮與困頓。
詩中還描繪了江面上一片空曠,沒有人行走,這給人一種荒涼與寂寞的感覺。這也讓人聯想到作者自身的境遇,他可能感到孤獨和無助,沒有人可以依靠。
最后兩句描述了浪濤拍打著一個人取魚的魚籠,這是詩中唯一出現的人物和動作。這種場景傳達出一種辛勞與努力,可能是作者在詩中對自己的勸勉。
整首詩以冷淡、荒涼的景象和孤寂、困惑的心境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身處境的反思和內心的無奈。它給人一種沉郁而深思的感覺,也引發人們對生活和命運的思考。
“白云癡不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jiāng shàng wàng
寒江上望
huāng àn shāo wèi sǐ, bái yún chī bù dòng.
荒岸燒未死,白云癡不動。
jí mù wú rén xíng, làng dǎ qǔ yú lóng.
極目無人行,浪打取魚籠。
“白云癡不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一董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