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此白髭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過此白髭生”全詩
因知吳相恨,不盡海濤聲。
黑氣騰蛟窟,秋云入戰城。
游人千萬里,過此白髭生。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秋過錢塘江》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過錢塘江
巨浸東隅極,山吞大野平。
因知吳相恨,不盡海濤聲。
黑氣騰蛟窟,秋云入戰城。
游人千萬里,過此白髭生。
譯文:
秋天過去了錢塘江,
巨大的浪潮涌到了東邊,
山脈吞噬了廣闊的原野。
因為知道吳相對我懷有憾恨,
海洋的波瀾聲不停地在響起。
黑色的陰云彌漫著龍的巢穴,
秋天的云朵進入了戰爭的城市。
千萬里的旅行者,
經過了這里,毛發都白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壯麗而荒涼的秋天景色。錢塘江波瀾壯闊,山脈遙不可及。詩人因為自己與吳相有恩怨,所以海濤聲無法平息讓他心中的不安。黑色的陰云籠罩著猶如龍窟的地方,秋天的云彩也進入了戰爭的城市。最后,詩人提到了千萬里之遙的游人,經歷了這一切,使得他的白發增添了幾分滄桑之感。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秋天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心境。錢塘江的奔涌激蕩給人一種壯闊之感,山脈的威勢又給人無邊無際的感覺。詩人以自己與吳相的恩怨為線索,將心情與秋天環境相結合,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憂慮與不安。同時,詩中出現的黑氣、秋云等意象,使得整首詩的氣氛凝重且充滿神秘感,畫面感十分強烈。最后詩人提到的游人,寓意著人生的旅途,經歷過千萬里的風景和滄桑,才會有白發染上的那種歲月的痕跡。整首詩通過景色的描繪和意境的營造,呈現出一種深邃而凄美的情感,給人以無窮的想象空間。
“過此白髭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guò qián táng jiāng
秋過錢塘江
jù jìn dōng yú jí, shān tūn dà yě píng.
巨浸東隅極,山吞大野平。
yīn zhī wú xiāng hèn, bù jìn hǎi tāo shēng.
因知吳相恨,不盡海濤聲。
hēi qì téng jiāo kū, qiū yún rù zhàn chéng.
黑氣騰蛟窟,秋云入戰城。
yóu rén qiān wàn lǐ, guò cǐ bái zī shēng.
游人千萬里,過此白髭生。
“過此白髭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